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展现美丽画卷 感受大同巨变

马丙贵

  岁月谱华章,时序启新运。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75华诞,泱泱神州,千里江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耕织出锦绣画卷,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致。

  大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北方锁钥”“雕塑之都”之美誉。无论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抒写出了属于大同的新篇章。

  几载春秋,铭记过往,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山川揽秀,碧空澄澈,田野丰硕,我来到云州区,感悟山乡巨变。

  云中风光美,黄花满地开。在云州区万亩黄花种植基地,忘忧黄花草浓郁的香味飘散在田间。一株株艳丽的小黄花迎风而立,汇聚成一望无际的金色花海,一波一波,随着风浪起伏。采摘的花农穿梭在黄绿相间的花海中,手起手落,一朵朵金黄的花朵跃入篮中,喜悦的笑脸和娇艳的黄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田园丰收图。据了解,目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之多,有一个2万亩片区、8个万亩片区,直接从业人数达6000多人。年生产黄花鲜菜12万吨之多,产业链产值达20亿元。黄花小镇跻身山西第二批省级重点专业镇行列。

  采摘、洗选、烘焙、晾晒、精制,采摘下的黄花,像一条金色的彩带,从田间进入车间,华丽转身,成为美食精品。黄花饼、黄花烧麦、黄花啤酒、黄花黄酒、黄花牛奶、黄花饺子、黄花茶、黄花饮品……这个曾经餐桌上的小配角,如今一跃成为“美食之都”的美食新宠。云州区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有黄花加工及商贸企业40多个,研发了10大类130多个黄花产品。伴随2024年黄花丰收季的到来,大同举办了“大同黄花为健康中国加道菜”主题活动。市民、游客前往种植地采摘,感受大自然的纯粹与美好,共享黄花丰收的喜悦。

  我来到云州区西坪镇坊城新村,街道宽阔整洁,瓦房红顶白墙,村中心广场“坊城新村”四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新村西十排五号便是白高山的家,庭院打理得干净整洁,院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我们村的好事一桩接一桩,日子越过越红火。通过发展黄花产业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村里建起了颐养之家,老年人的一日三餐、生活起居有人照顾。我们打心眼里感谢党的好政策!”村里人欣喜地谈论着。漫步边塞的村村寨寨,放眼望去,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一切都已换了模样,乡村靓起来,铺就美丽底色,小村庄折射出大变化,一个个宜居宜业、文明和谐、山清水秀的美丽村庄渐次呈现,成为塞上新景观。

  巍巍武周山,悠悠十里河,云冈大佛,宏伟精美,伟岸巍峨。今天,漫步石窟景区,精美绝伦的雕塑,艳丽多姿的配饰,瑰伟绮丽的装扮,每一个洞窟都是宏伟的艺术殿堂,每一个雕像都仿佛在穿越时空。置身云冈石窟,触摸云冈学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体悟云冈人守护这一民族艺术瑰宝的艰辛付出和沉甸甸的收获。云冈石窟是佛教自两汉传入中国后,北魏政权举国家之力,第一次大规模兴建的皇家石窟。历时150多年,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0多个,各类佛教人物造像59000余尊,是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典范,中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外域文化交相辉映,堪称公元五世纪世界石刻艺术之王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赞曰: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山堂水殿,烟寺相望。云冈石窟所在的云冈峪,是连接山西与内蒙古的古道驿站,是北魏平城时代丝绸之路的前端始发站。沿线保存有不同朝代的石窟、古堡、烽燧、城垣、窑址、龙壁、古村落等文化遗存,有煤矿、铁路、渡槽等工业旧遗址和新建筑,构成了一条历史文化旅游带,成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长廊。今年5月,“云冈经典艺术与文献展”在山西大学开展。展览的展品中,有云冈石窟第20窟佛像3D打印复制品,毫米级精度三维数据打印制作,融入书法临摹、壁画复制等内容,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最大程度还原真实文物信息,让千年石窟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游客在体验文化遗产魅力的同时,赴约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大同”是一个精美的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大同天下”“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是我们的祖先对理想社会的描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之一脉相承,是中国智慧、中国理念的升华,我们因“大同”而感到幸福,我们当为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

 
     标题导航
~~~——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创作基地揭牌小记
~~~王小平 作
~~~马丙贵
~~~高霞
~~~左世海
~~~许海龙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携手培育高校校园文学之花
《天山情》(国画)
展现美丽画卷 感受大同巨变
在大同,诗意地栖居
走进唐家堡
古城新韵绽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