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每年365天无休止地“劳作”,难免也有“受伤”的时候。该如何爱心护心,远离各种“心病”的困扰?
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广医一院”)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南山名医团就如何防治心脏瓣膜疾病、冠心病与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以及心律失常的中医药调护为大家详解支招——
“心门”受损 打不开关不拢了怎么办
每年365天无休止地“劳作”,心脏难免也有“受伤”的时候,心脏外科主任谢少波教授指出,因“心门”受损导致的瓣膜病就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心脏疾病。
什么是瓣膜病?这得从心脏的结构讲起。谢少波教授解释说,心脏有四间“房”(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和四道“门”(分别是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二尖瓣、三尖瓣)。这四道“心门”起着定向阀门的作用,可使血液朝预定的方向流动,不至于出现血液回流造成混乱。
谢少波教授指出,因先天性或风湿性、退行性病变等原因导致“心门”受损的瓣膜病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类心脏疾病。“心门”受损可产生两类主要的病变:一类是导致“心门”打不开或者打开幅度受限,称为瓣膜狭窄;另一类是“心门”关不拢了,称为关闭不全。无论是“心门”关不拢还是狭窄,不及时治疗,发展到一定程度都有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头昏、晕厥甚至房颤、心力衰竭等,严重的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甚至加大猝死的风险。
“不过,心脏瓣膜病患者只要能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远期预后,获得接近常人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谢少波提醒,一旦发现心脏瓣膜出问题,一定要及早干预。需要手术干预的患者也不必太过担心,现在临床上更倾向于在胸腔镜辅助下或全腔镜下采用小切口的微创术式去完成瓣膜的修复或置换,术中、术后创伤都更小。
控制好血压 防止“爆血管”
主动脉夹层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发病24小时内死亡率可高达33%,是临床上出了名的凶险心血管急危重症。
为何会突然发生主动脉夹层导致“爆血管”?
心脏外科主任医师王凯解释说,主动脉是心脏能量和流量的运输管道,是人体最粗的血管,相当于城市的主要供水管道。和供水管道会锈蚀、会爆管一样,由于高血压控制不力以及血管病变等各种原因,主动脉壁内膜也可能破裂,当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冲入到主动脉壁中层,便可使血管壁分离,形成主动脉夹层,压力过大就可导致“爆血管”。
“主动脉夹层急性发作与血压控制不力密切相关。”王凯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购买一个家用血压测量仪时时监测血压,并遵医嘱按时足量服药,保持血压平稳;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设法戒烟;同时控制好体重,可选择低盐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防止便秘。
另外,定期适当的锻炼也有益血管健康,但要避免高强度举重。因为进行这种运动和其他高强度抗阻训练可增高血压,从而增大患主动脉夹层的风险。
如果查出有血管病变,如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马凡氏综合征),或有二叶主动脉瓣家族史甚至有主动脉夹层,一定要及时配合医生及早干预。而发现有主动脉瘤者则应定期做心脏彩超等检查,观察主动脉是否继续扩张,及时评估风险。如果突然出现胸背、腹部撕裂样剧痛,应马上到医院就诊排查是否存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早确诊、及时抢救是关键。
同症不同病 冠心病与肥心病差别大
胸口不舒服、心慌心悸、气促、乏力,胸痛严重时大汗淋漓甚至晕倒……这些症状除了可发生在冠心病人身上,在肥厚型心肌(简称“肥心病”)病人身上同样也可以出现。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罗碧辉教授分析说,如果把心脏比喻成一套房子,冠状动脉类似房子的水管,心肌就好比是房子的墙壁。冠心病本质上是冠状动脉的疾病(水管出问题),而肥心病属于遗传性心肌病(房子的前壁太厚)。
随着年龄的增长,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也可能会罹患冠心病。这两种病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引起上述胸痛、心悸等一些相似症状,但从好发群体、诱因到运动讲究方面却有很大差别:
1. 好发群体有别。
冠心病主要出现在40岁以上的群体中,男性发病率更高;肥心病主要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中。
2. 诱因不同。
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因素、体重过于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等;而肥心病主要是遗传因素所致。
3. “运动处方”各异。
肥心病是运动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一旦确诊不建议参加竞技性运动,特别是举重、鞍马、单/双杠等爆发力运动和加减速很快的运动;也不宜参加强度过大的训练,具体的运动强度可通过运动平板心电图进行评估后给出“运动处方”。另外,天气过冷过热时不建议户外运动。
冠心病患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运动,稳定期的中年患者可适当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篮球等相对激烈运动,老年患者可选快走、踏车等,建议每周运动5天,每天30~60分钟。不过,对于刚发生心血管事件后处于康复期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运动时间,切莫操之过急。运动后脉搏达到70~80次是有益于心脏康复的。
心律失常 试试中医药调护
40岁的张先生前段时间因工作压力大,反复心悸,特别是在情绪激动时症状更明显加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他到广医一院中医科找任培华教授求助。
经过详细问诊,任培华得知他除了心悸还时有胸闷,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睡眠多梦,结合他的舌苔脉相,诊断为心悸病,主要因痰热扰心所致,于是给他开了清热化痰、安神定悸的方子。服用一两周后,张先生心悸明显缓解,睡眠也改善了。
“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心悸病’的范畴。”任培华教授解释说,中医认为心悸主要与心脏的气血阴阳亏虚或心血瘀阻等导致心失所养、心神不宁,不同证型的人群可使用不同的中医药调护来改善。比如:气血两虚人群可尝试用黄芪、当归等温补药物来帮助益气升阳、养血安神;心阴亏耗人群可尝试用生地黄、麦冬等药来帮助清心除烦、滋养心阴;心阳不振者可试用红参、桂枝等药物来补元气、温振心阳;心血瘀阻者可尝试用丹参、田七等药物来帮助活血祛瘀;心神不安者可尝试用酸枣仁、龙骨、牡蛎、夜交藤等药物来补肝养血、宁心安神。
不过,任培华提醒,中医药调护心律失常,关键在于辨证施治。有需要的街坊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找专业中医师详细问询,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遣方开药,以达到更好的调护效果。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