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网络视频作品的拍摄和传播,满足着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让流量成了拍摄者心心念念的事情。然而,追逐流量的过程中,切不可失却了正能量,让虚构消息、谣言信息和有害信息毁人三观。
11月7日,《大同日报》刊登了一则题为《利用AI虚构剧情‘网上寻娃’一网民发布网络谣言被行拘》的消息,对我市一网民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图像,虚构剧情在抖音平台发布了4条寻子视频,声称自己的4岁女儿不慎走失,表达了作为父亲的深切焦虑与自责,这一网民因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处500元罚金的处罚的新闻给予报道。
“令人揪心的寻子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众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同情。然而,“揪心事件”的背后是无中生有的剧情,不仅愚弄了网友的同情心,也污染了网络环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手机网民飞速增多,让短视频在网络迅速流传开来,并炙手可热。几乎没有门槛的拍摄条件,让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短视频拍摄,与此同时,在短视频拍摄者一味追求流量的情况下,一些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想要剑走偏锋、博人眼球,想着利用社会矛盾和制造热点吸引流量,于是虚假的短视频炮制而出。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通过编造虚假信息来吸引关注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既然涉足短视频拍摄,就不能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应当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为受众带来有深度和真实性的视频,通过正向价值,获得实实在在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