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乡间小道、绿树红花、蛙鸣蝉声……乡村总是承载着无数人记忆中的乡愁。将乡村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阳高县山山峁峁的一座座村庄里,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宛若丝带,整洁静谧的民居错落有致,干净的街巷连接着一个个温馨的家园。同时,该县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这是阳高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来的喜人变化。(见12月9日《大同日报》)
天蓝、地净、水清是乡村生态宜居的底色。然而,乡村不能仅仅拥有丽日蓝天、空气清新的自然风光,也需要有便利的人居条件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产业。阳高县在大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深耕农业赛道,高起点、高标准发展设施农业,逐步推动设施农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相融合,不仅美化了乡村面貌,更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
该县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关注最强烈的实际问题,解锁其背后蕴含的“民生密码”,造就了全县许许多多的美丽乡村,也造福了全县人民群众。
有了“颜值”的同时,更有了“产值”,不仅让乡村变得美丽宜居,也让乡村更加气象万千,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乡村的多彩画卷全面铺展开来,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在留住了乡愁的同时,也为乡愁赋予了时代的特征、拥有了时代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