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燕) 为着力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在治未病、医疗、康复、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领域的服务能力,近年来,我市持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便捷性、公平性,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中医诊疗服务。
我市发挥县级中医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室,有效承担了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诊疗和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任务。在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条件方面,我市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积极提升40个中医馆内涵建设;鼓励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设置“中医阁”。同时,不断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培训指导,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目前,我市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为72.18%。
我市每年持续开展3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转岗培训,为基层培养高素质中医药骨干人才。支持开展基层西医学习中医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建设中医师带徒师承基地,选取35名高年资中医老师培养124名中医爱好者。同时,为改善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凡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中医类别医师,可提前一年参加相应专业的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对本科及以上学历、经中医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全科医学(中医类)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