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正北芪’的原产地,浑源县素有‘中国黄芪之乡’的美誉。这里黄芪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500年前的北魏时期,就有黄芪种植的记载。”日前,在浑源县黄芪文化园一层的中国恒山黄芪博物馆,讲解员孟璐又带领着一批游客开启了探秘黄芪之旅。
黄芪是一种常用补益类中药材,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解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而在野生、半野生状态下,生长在恒山海拔1800米左右坡地上的恒山黄芪,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更是粗长顺直、质地绵软、粉性十足,有金井玉栏菊花心的美称。数据显示,恒山黄芪总皂苷的含量在0.16%以上,最高达到0.38%,是其他产区黄芪的4倍乃至近10倍,甲苷和毛蕊异黄酮含量也远高于其他地区种植的黄芪。2014年,恒山黄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近年来,浑源县把黄芪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举全县之力建设黄芪特色专业镇,围绕种植端原生态保护、生产端精深加工、销售端小众高端的定位,不断强化种质种源保护、品种提纯复壮,统筹推进行业标准制定、拳头产品研发、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价值提升、三产融合发展。该县推动成立了恒山黄芪产业研究院以及系列标准制修订专家委员会,筹建起国家级保种实验室,建成了黄芪文化园、黄芪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黄芪标准化深加工展示园区和数字黄芪种植基地,发布了恒山黄芪价格指数。一大批黄芪产业项目、人才、技术等科技创新要素和“国字号”荣誉逐步聚集,恒山黄芪产业发展走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目前,该县黄芪产业遍布10个乡镇,全县种芪面积28万亩,年可采刨鲜芪2500万公斤,3万多户芪农靠黄芪走上了致富路。
日前,在山西浑源万生黄芪开发有限公司的晾晒场上,今年新收的黄芪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我们的黄芪都来自官儿乡核心产区,平均下来,一年的鲜芪收购量大约在70万斤到80万斤。”该公司总经理王杰说。
在王杰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加工车间。刚推开门,浓郁的豆腥味便扑面而来。清洗、压扁、刨片、烘干……工人们各司其职。“浑源黄芪粉性大,机器切片容易碎,所以我们每个加工环节都是由工人手工操作完成的。最忙的时候有80多人,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也带动了附近村民增收。”王杰说。
一根浑源芪,一条金苗苗。近年来,随着黄芪产业的发展,黄芪附属产品也不断开发,黄芪茶、黄芪羊、黄芪蜜、北芪耳……近20款黄芪创新产品,让道地药材恒山黄芪有了“七十二变”的可能。
在黄芪文化园的二层,黄芪系列产品在这里进行展示,并以电商平台为载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扩大销售面。“我们还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研学团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演出,增强青少年对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激发青年一代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孟璐说。作为集游览、体验、购销于一体的全链条式综合性游览地,黄芪文化园今年接待游客超过18万人次,不仅有力提升了恒山黄芪的品牌影响力,也为浑源推进文旅产业提供了新的支撑。
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浑源县还将继续优化产业布局,在良种保护及繁育、规范化种植、标准制定、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品牌保护等多方面多点发力,使黄芪产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
□ 本报记者 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