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云冈研究院举行学习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专题报告会。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结合本院日常工作实际情况,从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弘扬利用和国际传播三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阐释,并对两会精神作了宣讲和专题辅导。该院副处级以上干部,各党支部书记以及院属公司负责人等聆听了报告。
杭侃在报告会上说,此次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全院干部职工要认真落实本次大会部署要求,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在做好景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新技术在文物保护与学术研究中的融合应用,团结一心、勇于创新、扎实苦干,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杭侃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参与大会各项议程,并围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人工智能应用等相关问题接受了国内知名媒体的采访。
据了解,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黑神话:悟空》为文物大省山西带来“泼天流量”,曾经“高冷”的古建筑、博物馆、考古遗址纷纷成为文旅“顶流”。杭侃在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独家专访时讲述了在文物保护利用受到空前重视的当下,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如何破解千年佛像修复的密码。
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杭侃表示,“应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级评估、文化阐释和有序开放。”今年两会,他根据履职中发现的问题,提交了《关于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级评估、文化阐释和有序开放的建议》。
杭侃接受采访时认为,在文旅融合的热潮中,基础设施不到位、文化阐释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游客的持续增加也给景区运营和文物保护带来了压力,如云冈石窟景区参观人数从2023年的303万增加到2024年的450万,在高峰时几次被迫停止售票;有些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文物点出现了各种问题。”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利用要以保护为前提,实现文化遗产的代际传承。杭侃建议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分级评估,在评估各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有序开放,这样才能保证文化遗产的利用是在合理范围内。
杭侃在接受采访时还谈到,“做好文化研究阐释是文化遗产开放的先决条件,进而才能有效传播,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潜在价值。”如今许多文物的研究不充分,而一些自媒体对文物知识的传播多存在错误与偏差,不利于文物价值的阐释。因此,建议加强文物的价值阐释,正确引导公众,深化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云冈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全程收听、收看了全国两会直播,对国内知名媒体刊播的关于杭侃的采访报道也持续关注,认真学习领会。他们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优势,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