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志愿精神闪耀云中大地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以“我的城 我的家”为内核的文明实践的时候,一则“我市实名注册志愿者近43万人”的消息近日见诸报端。消息同时披露,在不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规范化、积极拓展志愿服务阵地的同时,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正形成“一县一品”特色品牌,志愿服务组织在润物无声的爱心善举中,有力带动城市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

  志愿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今日之云中大地,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活跃在文旅、助老、助残、信访、调解、环保等不同领域,在倾情奉献中照亮了无数需要帮助的人。从平城区围绕古城开展的“情满旅途”志愿服务,到云冈区立足“五老”人员优势打造的“夕阳红管家”;从新荣区针对空巢独居老人的“温情陪伴”,到云州区立足黄花基地优势开展的“扶农助农”行动;从阳高县为一线户外工作者提供暖胃更暖心的“爱心早餐”,到灵丘县依托公共村(社区)资源打造的“敬老食堂”等,各县区立足区域特色,深入探索“社工+志愿”联动模式,打造出各有不同的志愿服务名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志愿服务成为一项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的事业。

  志愿服务、奉献爱心,不分工作岗位、不分地域籍贯、不分年龄阶段,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无论是为孤寡老人送温暖,还是深入贫困山区支教;也无论是在马路上指引通行,在大雪后清扫路面,还是关注环境卫生,积极倡导“垃圾不落地”,或者细心开展垃圾分类指导,志愿者的行动,虽然微小,但汇聚起来,却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城市文明不断发展进步。

  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丽大同,需要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提高市民群众志愿服务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志愿服务不是一次的热心、一时的热闹,而是有序开展的经常性行动。让志愿精神持续闪光,就要加大对志愿服务的支持与引导力度,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增强志愿者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不断增加志愿服务优质项目供给的同时,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创造条件,推动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时代在变,志愿服务的项目在变,但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永不过时。让我们大力弘扬志愿精神,携手共进,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为建设美丽大同注入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强大向心力。

 
     标题导航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严赋憬
~~~
~~~——聚焦大同文旅“淡季不淡”发展态势之三
~~~
~~~——走进云冈经开区鼎大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访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旭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如何提振消费? 这份行动方案划出重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让“网红”变“长红”
志愿精神闪耀云中大地
为“舌尖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我市推出十大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锚定目标勇担当 锐意进取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