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老典型”绘出“新风景”

—阳高县久久为功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孙展春

  晨光熹微,一辆辆自行车、电动车绑着铁锹、锤子、镐把等农具,从阳高县狮子屯乡燕窝村鱼贯而出,奔向缓坡丘陵区村西南的杏树种植基地。

  “李平,今天做啥营生……”

  “杏树预整地、挖坑!”名叫李平的壮年男子跨上电动车,一边回答,一边扭动电门。

  一过春节,阳高县河谷地区、丘陵区、土石山区的农民就忙碌着为杏果树剪枝了。春分前后,随着土地逐渐解冻,预整地、挖坑、杏果树补植补种……坡上、山岭、沟壑,到处是晃动的人影。

  阳高县大泉山首创“八连环”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让万亩荒山变青山。1955年,毛泽东为大泉山水土保持治理经验文章修改标题《看,大泉山变了样子》,并亲笔写下按语。70年来,从群众首创水土流失治理经验,到历届县委县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阳高县推进水土保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阳高县先后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称号。

  奋斗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近年来,阳高县持续弘扬大泉山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久久为功保水土,正在实现从水土流失治理“发源地”到“新高地”的跨越与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县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832.68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达77.28%。

  阳高县积极构建“水保+”经济发展模式,守好“米袋子”,把水保生态建设与保障基本农田建设结合起来;端稳“果盘子”,把水保生态建设与发展特色林果业结合起来;充实“菜篮子”,把水保生态建设与打好绿色生态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现代高科技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

  阳高县守口堡村曾是明长城重要关口和屯兵之所。得益于守口堡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如今,守口堡村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窗口——梯田层层叠叠铺展在山腰上,栽种的杏果经济林点缀山间,黑水河水流潺潺,“杏韵廊桥”将村庄和杏林连接起来……依托守口堡村连片杏花和古长城特色优势,阳高县每年在这里举办杏花节,带动了乡村产业发展。

  梯田环绕、花香馥郁、树木葱绿、杏果累累,一代又一代人的砥砺奋进、艰苦拼搏,为阳高大地深耕下了一片片绿色,筑牢了永定河上游的生态屏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习近平就缅甸遭受地震灾害向缅甸领导人敏昂莱致慰问电
“老典型”绘出“新风景”
太重大同公司交出首季亮眼“成绩单”
用一流食材做一流产品
“春风行动”晋创谷·大同人才招聘会举办
三十余只天鹅驻足灵丘县青云湖
市城市管弦乐团入驻华北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