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5年2月16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  丁国华

  2024年工作回顾

  全市法院受理各类案件46246件,审执结44897件,同比分别上升7.61%、8.92%,办案数量创历史新高,审判执行质效明显提升,多项工作迈入全省一流方阵。

  一、狠抓政治建设,在深学细悟笃行中铸牢政治忠诚

  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中院党组发挥全市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作用,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41次,研讨交流12次。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严格执行政法工作条例,主动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大工作、重大案件39件(次),自觉接受市委巡察、市委政法委政治督查,对6家基层院开展政治督察司法巡查。

  夯实党建工作责任。实施“13111”党建工程,中院党组听取各基层院党组书记党建工作述职,举办党务干部专题培训。深化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完成基层党支部换届。狠抓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展“党建领航破难前行”微党课比赛。中院“善执厉行 守正为民”党建品牌被市直机关工委命名为优秀党建品牌,老干党支部被评为全市示范党支部,平城法院第七党支部“法徽闪耀 ‘枫’华正茂”党建品牌入选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党建品牌案例库。

  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举办全市法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实现700余人次干警政治轮训全覆盖。审判质量管理指标整体趋优,审限内结案率、超12个月未结案件比同比分别优化7.9、0.22个百分点,平均结案时间较上年度缩短21.36天,执行完毕率、二审案件发改比、行政案件上诉率等多项指标名列全省第一。

  全市法院涌现出了以山西省先进工作者车进等为代表的一批对党忠诚、初心如磐、勇于担当的优秀干警,平城法院、云冈法院等11个集体和26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二、牢记“国之大者”,在服务大局中维护公平正义

  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大局。依法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653件、判处罪犯1944人。市中院审结故意杀人等严重犯罪案件67件,对52名被告人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期。深入开展以“扫黑恶、反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为重点的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审结抢劫、盗窃、诈骗案件440件570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73件76人,依法判处山东省政协原党组成员、副主席孙某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对333名被告人判处缓刑,16名被告人判处免于刑事处罚,对369名正在服刑、改造良好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

  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审结民商事案件23941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等五个专门文件,强化产权司法保护,发布涉营商环境典型案例11个。审结金融借款、保险等合同类案件2250件,民间借贷案件3276件、信用卡纠纷案件1374件。结对包联走访企业20余次,组织“打击规避执行、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活封活扣机器设备112套,释放厂房36.89万平方米、土地2708亩,18家濒临破产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重焕生机。平城法院依法强制腾退方特外围商铺26套。

  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扎紧知识产权篱笆,审结知识产权纠纷案件288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审查、审理破产案件6件。广灵法院办理某粮食加工厂破产案件中,成功出清50亩闲置厂房。云州法院聚焦活性炭、纸业和装备制造三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建设,主动跟进、精准服务,助力全区建设创新发展引领区。

  助力更高水平法治大同建设。审结各类行政诉讼案件610件。发布我市首份《行政案件司法审查报告》。在第11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负责同志带领四套班子领导、部分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共计80余人到中院旁听行政案件庭审,带头以案学法。我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位居全省第一。

  积极守护美丽大同建设。审结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25件、行政案件89件、公益诉讼案件3件。公开审理全市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落实“环境有价、损害担责”。法官赵峰、马小娟、陈大涵被省高院评为环境资源审判先进个人。

  倾情守护历史文化瑰宝。加大对历史文化瑰宝的司法保护。市中院与甘肃、郑州、重庆等法院签订《石窟寺类世界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协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机制进行全方位司法保护,云冈文化保护法庭被省高院评为环境资源工作先进集体,经验被央视法治在线以《法治新答卷之大美中国》为题深度报道。依法严惩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故意损毁文物等犯罪。左云县法院对盗掘古文化遗址的赵某等7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至六个月不等刑期。

  三、坚持人民至上,在为民司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案件。从严审理医保诈骗等涉众案件20件111人,对12人判处无期徒刑,全力追赃挽损。审结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涉民生案件841件,审结物业服务合同纠纷457件,稳妥处理交通事故责任纠纷1310件。审结婚姻家庭、遗产继承等案件3322件,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1741件,调撤率52.4%。审结劳动争议案件684件,开辟为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的“绿色通道”。聚焦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依法审理涉军案件29件。

  加强妇女儿童司法关爱。从严惩治各类侵犯妇女儿童权益犯罪,审结强奸、猥亵妇女儿童等犯罪案件49件,判处犯罪分子59人。坚持惩教结合,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50件79人。设立“同心向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选派85名法官担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护航 伴你成长”等普法活动60余次、法院开放日6次,受众4万余人次。中院依法审理全国首例“窒息实验”隔空杀人案,灵丘法院对某强奸、介绍卖淫案被告人从严从重判处。

  推动切实解决执行难。全市法院执结案件16936件,执行到位31.05亿元,执行到位率56.74%,优于全国法院质量管理指标区间值上限4.74个百分点。“七个一批”终本清仓经验做法被省高院专题转发。记录失信671人次,限制高消费5745人次,司法拘留51人,扣押车辆21辆,罚款26.5万元,移送拒执罪18案21人。中院通过“府院联动”机制执结涉101名农民工1100多万元的欠薪案;我市涉党政机关、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在全省率先实现“双清零”,执行到位率位居全省第一。执行工作被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评选为年度“全面依法治市十大亮点工作”。

  优化司法便民利民举措。通过网上立案2813件,占全市法院民事、行政一审收案数量的8.82%;电子送达19543件,占全市法院收案数量的82.03%;网上发起鉴定1544次;收到网上保全申请748次。对18869件民事一审案件减半收取诉讼费4726万余元,为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民营企业缓交诉讼费36443元。为当事人退付诉讼费3950.10万元。为52个案件的困难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125.26万元。

  四、深化改革创新,在提质增效中推进司法公正

  持续完善审判监督管理。强化数据意识,压实各管理层级的责任。推送审管通报48期、组织数据分析会商4次。超十二月未结案件比等指标实现历史最好水平,执行到位率同比提升14.26个百分点,执行条线管理指标全部优于或处于合理区间。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院庭长多办案、办难案成为常态,办结案件25469件,占比56.73%。严格落实阅核制,院庭长阅核五类案件39308件。中院召开专业法官会议41次,讨论案件157件;召开审判委员会21次,研究重大疑难复杂案件76件。在法答网提问4340个,答疑3678个,2个案例入选最高法院案例库。

  促推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全市11家法院将187家调解组织、277名调解员纳入“点对点”调解资源库,累计委托调解案件23169件,调解成功11381件。与市司法局、工会、工商联等单位开展工作会商,推进“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调解案件3291件。开展“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涉诉信访处控平台接收案件290件312次,回复率、办结率均为百分之百。发出36份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书,反馈率达94.4%。

  五、从严管党治院,在推进自我革命中锻造过硬队伍

  强化纪律作风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五学联动”机制深化学习,抓实“司法突出问题整治整改”和纠治四风问题集中整治,制定法院干警违纪违法风险隐患清单,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第二届“清廉大同”廉洁教育展,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突出司法能力建设。组织干部综合素能提升培训班,线上线下培训干警5284人次。健全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推动优质审判资源向一线汇集。中院1篇论文获全省法院司法研究重点课题成果一等奖;《刘某明与平城区某大厦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案》获全省法院年度优秀案例。天镇法院干警撰写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论析》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六届学术讨论会优秀奖。

  全面从严管党治院。定期开展工作会商,严格执行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每月通报正反面典型,完成“三个规定”填报21852条。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干警19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岗相适原则,晋职晋级60人,交流轮岗68人。

  倾力夯实基层基础。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28个实质化运行的人民法庭提档升级。采取挂点联系、蹲点帮扶、条线指导、结对共建、跟踪督导等办法,新荣法院在全省率先实现了“脱薄向优”目标,为基层基础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大力弘扬法治文化。与龙岩、遵义、延安等9家中院联合打造“红色司法文化传承发展协作联盟”。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在5家基层法院开展“执行公开直播周”活动,累计点播量超400万人次。阳高县法院书记员曹哲为血液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被《人民法院报》评为“凡人小事”十大典型之一。微视频《每一天》在最高法院、中央电视台联合评选中获第十一届金法槌奖优秀奖,原创歌曲《法官你好》入选中国法官文联年度展优秀作品。

  六、自觉接受监督,在阳光司法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主动接受“监督”与“支持”,牢记审判权力来自人民,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执行工作,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通报工作情况,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6件,回复率100%。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见证执行等92人次,走访代表、委员110余人次。深入贯彻《监察法》,推动“两个责任”同向发力、一体落实。积极支持配合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8次。召开新闻发布会2场,举办公众开放日6次,邀请媒体记者参加活动30余人次,利用“两微一端”等媒介推送法院动态、典型案例等信息万余条。

  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队伍素能提升、审判执行质效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提升为重点,严格公正司法,狠抓“九分落实”,做优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要强化政治引领,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审判执行工作,教育广大干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做优“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

  二要狠抓执法办案要务,以公正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开展化解矛盾风险专项治理,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宁。聚焦我市能源之城、算力之城、文化之城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实环境资源审判“三合一”,注重恢复性司法。深化府院联动,推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衔接。

  三要坚持为人民司法,以更务实司法举措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理念,持续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围绕实质性解决矛盾纠纷,用当事人听得懂的话语把案情分析清楚、把法理解释到位,做实定分止争,既解“法结”也解“心结”。

  四要聚焦司法体制改革,以守正创新的务实态度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实。积极推动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落地见效,强调“九分落实”。树立和践行正确司法政绩观,切实扛起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审判责任。贯彻落实“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深化行政案件级别管辖、集中管辖、异地管辖改革”等部署,在改革实践中探索形成有影响力的“大同品牌”。

  五要切实扛起主体责任,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院。持续深化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加强高层次专业化法治人才招录储备,开展业务大比武、优秀庭审和优秀文书评选。坚持兴文化人、以文兴业,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深化法院文化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开展“违规办案专项整治”行动,以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的坚定和执着,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司法清廉维护司法公正。

 
     标题导航
~~~——2025年2月16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2025年2月16日在大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地产
   第08版:要闻
大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大同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