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卿/画 穆亮/诗
根据群众在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反映的线索,国办督查室日前就货车行路难问题进行了实地暗访。
新华社记者跟随督查组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缺乏统筹平衡和精细化管理,对部分路段货车限行,令不少企业和货车司机苦不堪言。
一是通行证不好办。部分市县实行货车通行证管理,但办证流程长、环节多、数量少,很多司机不得不硬着头皮闯禁行、吃罚单,有的司机无奈之下靠“黄牛”带路进城。
二是遭遇数不清的杆。有的村庄在每个路口都设有两米多高的限高杆,有的一条道路竟有6个限高杆,从龙门架、智能升降到“高低杆”“超长杆”“阴阳杆”……样式也五花八门。密、杂、贵的限高杆增加了运输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
三是存在违规设卡随意执法现象。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要求,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通过封堵非收费公路或在非收费公路上设卡收费等方式,强迫车辆通行收费公路,但不少地方居然罔顾法规乱设卡乱执法。
多地解释称,制定各种限证、限高、限行举措,缘于大气污染防治的巨大压力和保护城乡道路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限行实际上解决不了污染问题,车该进还是得进,现在只能绕路,排放量增加,反而带来更多负担,“一限了之”不是科学合理的手段,违法违规更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