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读书情有独钟。平生最爱读书,但自恨不会读书,不善读书,因而读书甚浅。怀揣着一颗读书的种子,百般呵护,始终没有长成一株迎风大树,略觉遗憾;但是一直坚持读书这件喜欢的事儿,心里还是略感欣慰的。
为什么爱读书?说不清楚。反正是有一种执念萦怀,让我欲罢不能,似是任什么也不能占有它的位置。恋爱的时候,我对女友说,书第一,你第二,结婚之后,我又对妻子说,你第二,书第一。到现在读书虽没有读出什么成果,倒是让生活充满了诗意。
爱读书不是天生的。回想起来,是在我高中毕业后、前途渺茫时,走上自学之路,才与读书正式结缘。后来靠读书改变了人生,这是后话,这里我只是想说说我对读书的认识。
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很文化的事情。我想为自己确立一个文化人的形象。从古至今,凡读书人被称作是文化人而备受人们的尊重,有谁不想在人前做一个体面的人呢?我把我的读书归结为三种方式。一是为工作而读,二是为生活而读,三是为人生而读,但不管为什么而读,皆可受益。我认为,读书是读社会、看生活、长见识,练思想。读书让我以积极的心态去追求上进。读书,让我尽享文化地生活。何为文化地生活呢?让读书指导工作,让读书丰富生活,让读书滋润人生,让读书涵养思想。然后怀揣一个梦想,把工作、生活、人生、思想,凝成感悟集结成文字,其乐融融。我之读书,并不想去为研究学问,只求闲适地读,散淡地读,为心灵提供一个安息地。我是用读书来观照生活,用写作来表达生活,把自己对人生命运和对大千世界的认知写成文字与大家进行交流,我觉得这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
我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用作家李国文老先生的话说,“学而问之。”先生在这篇短文中说:“知道不足,遂有追求,感到欠缺,努力弥补。”我认为,读书是借别人的智慧去理解人生,感悟生活。先生又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多读一本书,多一分智慧的光亮。”人生有许多未知,不去社会实践,不靠读书学习,真的会困惑于许多事情。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我常常是怀抱这样的问题去读书,真的是很文化的享受。把读书置入日常生活,用孔子老先生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人不能不读书,但书有好坏、有糟粕和精华之分,需要取舍和鉴别吸收。好的书能规范行为,提升境界,变化的标准,是人的价值取向日积月累地发生了“化学反应”,从量到质,日臻完善,这种变化自己能感受到,也常带来愉悦。
读书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人生。生活不会辜负读书的心灵,不读书也真的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读书是能够脱俗的,但我不想脱俗。本来我就是一个俗人,何必要去追求高雅。毕竟读书是为了做人,离群索居,高人一等,做给谁看呢?文化地朴素着,多好。我给自己的座右铭是:静下心来读书,鼓足勇气做事。为此,我为爱读书的自己建了一个书房,过上了我想要的体面的生活,时常沾沾自喜。今生我是想以书为伴,让书籍滋养着我,然后文化地漫步生活。
刘富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