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莫让“养号控评”绑架公众价值观

  因在网络上捏造、炒作孩子被老师体罚吐血的虚假消息,广州一家长及其雇佣的网络推手近日被法院判刑。

  仅花费760元,一条虚假信息便得以登上热搜,获得5.4亿次阅读量,网络“养号控评”的“威力”可见一斑。

  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但若被“养号控评”操控绑架,掩盖了事件真相,干扰了公众的正确判断,势必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衍生出网络舆情群体性事件。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渠道。刷高网文阅读量、点赞数,发布虚假评论等,这些“养号控评”的行为看似小打小闹,实则“小生意坏大事”,暗藏诸多社会风险。比如,广州家长伪造“血衣”、捏造孩子被老师体罚吐血一事,登上某平台热搜后引爆舆论,导致涉事学校和老师遭受网络暴力。再如,多年前,深圳发生的“8毛钱治好10万元病”,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批评深圳儿童医院“大处方”“过度医疗”,甚至谩骂“医生都是白衣狼”,但最后事实证明深圳儿童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都是正确的。如果舆论被“养号控评”所误导,就会对事实真相失去正确判断,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质疑。

  流量为王,早已成为互联网空间的生存法则。从外出吃饭、购物、住酒店、看电影到买房置业、线上教育,都要参考网评流量。然而,“养号控评”的网络灰黑产如同打开了一个缺口,让虚假流量得以泛滥横行。只要花点小钱、“小施手段”,便可实现一切皆可“刷”的目的。长此以往,互联网上真实、有质量的声音会被淹没,导致低俗胜过高雅,“劣币驱逐良币”。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将遭到破坏,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势必受到影响。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所有现实世界的规则同样适用于网络。对于规模已达千亿元级别的虚假流量灰黑产,必须予以严厉打击,从立法、行政、司法及社会治理等层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为流量划界立规,遏制野蛮生长。作为互联网行业从业者,更要心中有戒,看重流量但莫被流量反噬。              据《半月谈》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健康
   第13版:寻医问药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就地过年,要让“处处是家乡”
疫情防控不松劲 胡作非为决不容
不老药? 坑老药!
莫让“养号控评”绑架公众价值观
别让二维码 成为“唯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