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用好打开“作业困局”的“金钥匙”

  这几天,“家长作业”又成了热门话题。不过,这次不是吐槽也不是呼吁,而是对一项规定的盛赞。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从把握作业育人功能、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创新作业类型方式、认真批改反馈作业等10个方面,对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其中明确: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这是教育部首次针对学生作业出台专门规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知》出台的背景,是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扭转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等突出问题。

  这项“顶层设计”,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中小学生及广大家长的家庭作业问题。

  近年来,在不断推进校园减负的形势下,中小学生校内作业少了,但家庭作业增多。各种各样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不得消停,不少通过微信家长群安排的学习任务,要求家长辅导、检查、批改、签字,衍生出应接不暇的“家长作业”,让众多家长叫苦不迭。

  

  对此,常有家长抱怨老师消解教学任务、转嫁教育责任;老师们则是担心学生回家后放任自流,希望家长多参与、多配合。

  

  事实上,对于那些忙了一天或者疏于家庭教育的家长来说,“包办”家庭作业早已演变成对老师任务安排的应付。那么,老师们对家长的真实态度和对待作业的用心程度是否晓得?没有人做过调查,但据一些“知情人”反映,老师们似乎都睁一眼闭一眼。

  

  这样一来,不但让本该默契的家校关系出现了扯皮现象,而且,异化为“家长作

  业”的家庭作业成了一种勉为其难的“虚功”,变相加重了学生负担,也使孩子们产生内心焦躁,影响健康成长。

  

  针对“家长作业”乱象,从2018年起,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陕西等十个省份教育部门出台文件“叫停”家长批改作业,有的地方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去年11月,辽宁省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十要求”》,其中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谈论基础教育的话题时,中小学生家庭作业成为热议的焦点,大家发出急切呼吁,提出不少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也表达了共同的心声:从规范家庭作业出发,改进、完善“家校共育”机制。

  此番教育部出台专门规定,全国范围规范管理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的靴子落地了。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管理绝不是废止家庭作业,而是要求科学设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改进方法。《通知》指出,要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要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诚望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义务教育学校认真落实《通知》精神,用好这把打开“作业困局”的“金钥匙”,老师们也应自觉执行、用心纠偏。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切实改正“问题作业”、交出“正确答卷”,建立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晚报早评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教科文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体育
   第12版:健康
   第13版:疾病防治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用好打开“作业困局”的“金钥匙”
让体育从“一门作业” 到“一种习惯”
向“过度医疗”开刀
熟蛋返生孵小鸡?荒唐论文还孵化了哪些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