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手写录取通知书让传统文化放光彩

  老  穆

  7月16日,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老教授、校友代表等共同为2021级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让广大学子在入校前便收获一份富有经典气息、饱含中华文化之情的“成人礼”,被网友誉为“最好的开学第一课”“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新华社客户端7月17日报道)

  作为全国高校较为罕见的毛笔手写通知书,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

  据报道,该校2007年便开始用毛笔书写新生录取通知书,今年已是第十五年。今年的手写通知书作了升级:内页纸张换成宣纸,更能体现墨色变化,与毛笔字体相得益彰;内页版式参考陕西师大教育博物馆一件毕业证书的藏品,整个版面更加古朴雅致,并由32开换成16开;原来内页模版的印刷体全部改为手写体,且所有通知书都加盖书写者名章,浑然一体,更具韵味。

  手写录取通知书已成为陕西师范大学的文化名片。15年来,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技艺精湛的书法家、爱好书法的在校生、感恩母校的校友,都是一笔一画、饱含深情的书写者,在录取通知书上留下对新一代学子的真切祝福。

  这份独特的录取通知书,彰显着师范大学为人师表的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印记。与此同时,这一稀有的坚守,也折射出社会生活中书法的奇缺,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考,牵动了国民的精神脉络。

  有人说这是怀旧,窃以为实质是一种可贵的回归。其实仅就怀旧而言,也揭示了一个真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永远不可丢弃,而且历久弥珍,应该怀恋,应该传承。尤其是书法等国粹,更应大力弘扬。

  对于书法,不少中老年都有难以割舍的情结。过去,小学从二三年级起每天都要写仿,从描红到用白麻纸摹写仿影子,再到用米字格、九宫格或小白纸临字帖,一直写到初中毕业,有的高中学校还要隔三差五地写,老师用红毛笔画圈打杠批阅还面对面指点;硬笔写字课也非常普及,铁律一般长期坚持。那种习字的氛围和情趣分外好,大家自然受益匪浅,大多数人的字写得工整美观,并且促使其他功课学习养成严谨的态度和勤恳的习惯,还有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之功效,受用终身,惠泽后生。

  曾几何时,中小学写字课日渐惨淡,学生的字越来越难看,而且错字不断,以致高考作文把错别字作为扣分的硬性标准之一。

  从2014年起,教育部在全国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此后,各地各学校对书法教育重新重视起来。但客观地讲,普及的广度和力度仍需加强。

  其实,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成年人,学习书法并非只是写字般简单,它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益智明德。开展书法教育和其他品类的国学教育一样,对一个人的成长、传统文化的弘扬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键盘代替了纸墨,鼠标代替了笔砚,导致长期不握笔、提笔忘字成为普遍现象,快捷生活衍生出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没落。

  所以,全社会都需反思这一现状,多一些执着的坚守和传扬,多一些有益的推广与普及,让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得以重振,让优秀传统文化大放光彩。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晚报早评
   第04版:经济
   第05版:社会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健康
   第13版:疾病防治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手写录取通知书让传统文化放光彩
暑期托管 要“健康+”不要“学期+”
盲目跟风
暑期儿童安全不能“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