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粥便是家中餐桌上的“常客”。那时,一碗红薯粥使全家人熬过了最清贫的岁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三伏天,品碗荷叶粥,清爽一夏;秋天,喝口莲枣小米粥,温胃润燥;腊月,吃过腊八粥,拉开了迎接新春的序曲……对粥,于是我有了莫名的情感,或许爱已成粥。
对我来说,美食的诱惑,总是从粥开始,又总是从粥结束的。一碗粥就是一方田园山水,一碗粥就是一方精神家园。
腊月,岁尾,将一年的酸甜苦辣,用岁月的文火慢熬成一碗甜蜜、浓郁的腊八粥,送粥、吃粥,祈福增寿,喜迎新春。那一碗碗内容丰盛、滑腻爽口的腊八粥时时温暖着我的胃,温暖着我的腊月记忆……
记得儿时,母亲总是依照家乡的食俗,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备好洗净的粥料:红豆、绿豆、糯米、小米、红枣、花生、薏仁、莲子以及几样新鲜的水果、冰糖和橘皮丝等。初八这天,母亲天不亮便起了床,抱柴升火,烧水放料,在厨房里不停地忙活。母亲熬粥很有耐性,先把不易煮烂变软的红豆、绿豆、薏仁、莲子下锅,用小火熬煮,待它们胀裂开口儿,再加入易烂的糯米、小米、红枣、花生,用文火慢熬细煮。为了防止粥稠粘锅,母亲便用长柄勺不时搅动,浓浓的粥香随之飘散开来。这时候,不用母亲喊,我就从床上翻身而起,匆匆洗漱一下,走进厨房,一步不离地守着灶台。那自锅盖边沿升腾起的蒸气裹挟着缕缕诱人食欲的清香,撩拨得我垂涎欲滴。看到腊八粥熬得差不多了,母亲就放入雪梨片、蜜桔瓣儿和少许冰糖、橘皮丝,熄了灶火,利用灶膛里的余热再焖上片刻。这样,一锅热气滚滚、香味扑鼻的腊八粥就算熬好了。
母亲揭开锅盖,只见腊八粥晶莹剔透,红中透白,白里染黄,黄中泛绿,令人目清眼爽。性急的我手捧着粗瓷碗,踮起脚尖,不停地催促母亲赶紧盛粥。母亲伸了伸酸楚的腰,笑哈哈拿起勺子,一边往碗里盛粥,一边轻唱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此时天色已亮,全家喝粥,拉开了迎接春节的序曲。
母亲做的腊八粥好吃,香甜适度,滑腻可口,粥中又有果肉,慢喝,细嚼,味美之极。腊八品粥,心中有暖,何惧天寒。吃过腊八粥,年味就会越来越浓,矗立在人们眼前的是四个喜庆吉祥的大字:辞旧迎新!
人到中年,今又腊八,我用什么孝敬早已两鬓斑白的父母?简单些吧,人间有味是清欢,就用母亲曾经给予我的方式,一碗腊八粥的温情足以传递绵绵无尽的爱,一碗粥,一生情。
一缕粥香飘腊八,当爱,已成粥,那可是浓浓的亲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