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香山叶正红》:从伟大转折处回溯初心使命

  央视一套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香山叶正红》回顾新中国诞生史,重温“赶考精神”,极具历史分量和现实价值。该剧不仅以香山为切口,恢宏展现了伟大转折时期,开天辟地的中国“巨变”,更将宏大历史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相结合,伟人战略思想与人民支持相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胜利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从乡村到城市,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香山叶正红》立足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时期,着重展现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到香山“赴京赶考”,领导解放全中国、筹划建立新中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史。从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立时代潮头,追求光明和真理,在“进京赶考”过程中,考出了人民满意的好成绩。在新的赶考路上,重温这段历史,牢记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香山叶正红》围绕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等多个事件,展现了解放全中国、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光辉伟业。以渡江战役为例,《香山叶正红》中,淳朴忠厚的渔民黄水根为了抢救解放军的渡江船,不幸被敌机轰炸,献出了生命;14岁的黄阿毛继承父亲的遗志,摇橹驾船,护送解放军过江;游击队女队长张淑花舍小家顾大家,坚守江南开展游击战,关键时刻保住大坝,为解放军胜利渡江作出了重要贡献……渡江战役是一场人民战争,有许多像黄阿毛、黄水根、张淑花、这样的普通群众,他们也是解放军的一员,深刻展示了“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香山叶正红》从多个维度诠释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彰显了党的初心和使命。剧中,北平和平解放后,街上人人带着笑容,到处都是热血沸腾的歌声。进步青年萧静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体验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目睹北平万象更新的变化,黄炎培也深受感染,主动请缨,要为人民做事。剧中还有一些小细节令人深思。北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大力解决困扰百姓生活、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内垃圾问题。叶剑英等领导担当表率,严格遵守“带垃圾出城”的规定,每次出城办公都主动用车装运一些垃圾。为了不打扰百姓白天的生活,解放军战士选择晚上打扫街道、清理垃圾。这些关乎百姓民生,为人民办实事的贴心之举,从一个侧面有力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赢”的重大革命历史命题。

  中国共产党的根是人民,《香山叶正红》以人民为中心,用充满烟火气的人物和接地气的故事生动展现了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以毛主席为例,毛主席和西柏坡的老乡一起看文艺演出,喜欢吃老乡家种的辣椒,还跟老乡换旱烟抽;向村里的私塾先生借的书看完了,按时还书,还托人送去了饺子以表谢意;看到孩子们在院子里唱歌跳舞,深受感染的毛主席也暂时放下工作,走出来和孩子们一起载歌载舞。渡江战役前期,摄影干事要去前线做宣传报道。临行前,毛主席主动和这对摄影师夫妻合影,还贴心地让女同志站在中间。得知警卫员柳二勇思念母亲,毛主席特别安排支前模范赵玉甜来北平,让这位英雄母亲与儿子相见。有感于母子情深,他不由得吟诵了《游子吟》,动情地说,“我也想娘了,见不着了”,一个共产党人,一位领袖“来自人民、心系人民”的至真情感,令人泪目。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香山叶正红》围绕“打江山、坐江山”的历史课题,提出了共产党人的思考,用行动展现出蓬勃“正红”的新中国气象。

  选自《学习强国》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教科文
   第04版:民生热线
   第05版:时事综合
   第06版:时事综合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文娱
   第10版:奥前奏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食趣
   第14版:九龙壁艺苑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城市:艺术与烟火气
寒冬中的温暖
《香山叶正红》:从伟大转折处回溯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