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

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大变化

  本报记者  刘江华

  进入2022年,保本型理财产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需要及时转变投资观念,尽快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尽可能理解净值型理财产品规则,重点关注自身风险偏好及流动性偏好。

  按照惯例,春节前夕往往是年终奖入账的时间点,也是银行揽储的好时机。近日,记者走访我市部分银行网点发现,往年高息揽储的现象并未重现,取而代之的是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

  银行

  净值型理财产品成主力

  在万达商圈的一家国有银行,当记者询问是否有收益率稳定的产品时,理财经理表示,目前该行的理财产品全部为净值型,不能保证收益率,至于收益率究竟是多少,得由市场说了算。记者接着追问有无高收益理财产品,得到的答复是理财产品已经全面净值化,产品收益率是浮动的,高收益意味着要承担高风险。记者在多家股份制银行采访时也注意到,不少银行工作人员在介绍理财产品时,不再像过去那样向客户保证拿到最高的收益,而是主动提及浮动利率。随后,记者登录几家银行的手机银行APP发现,银行理财板块中的净值型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主力“队员”,大多数净值型理财产品都标识了风险级别。

  据了解,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资管新规”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等,并且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2020年7月,央行联合多部门决定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至2021年底。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结束,过去提到银行理财产品时耳熟能详的“保本保息”“零风险”都已成为过去式。

  投资者

  转变观念 盈亏自负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资管新规”的落地代表着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消失,这让大批已经习惯保本保收益的投资者面临新的挑战。

  记者随机采访到的投资者表示:“刚开始对净值型理财产品不了解,但随着保本型理财产品的退出,净值型理财产品越来越多,尽早接触和了解这类产品是很有必要的。”有投资者告诉记者,今后购买理财产品时,他会更加关注业绩比较基准、风险提示、年化收益率等信息,“对于零基础的投资者来说,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今后,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完全实行净值化管理,不设定也不承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收益及亏损均由投资者承担。”我市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经理表示,面对变化,投资者应及时转变投资观念,注意防范投资风险,“在自身金融知识、风险识别能力均有限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好选择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研究能力较强的金融机构”。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首先应端正心态,准确了解理财产品的风险,理性看待收益波动,正确分析可能出现的收益波动情况。其次,普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可借助专业机构的投资研究能力,尽可能规避风险。最后,投资者不仅应具备长远规划和全盘统筹的投资理念,遵循长期化和分散化的投资策略,摒弃短期投机思想,还应对家庭财务规划和现金流需求、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有明确的认知。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视觉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奥前奏
   第12版:消费
   第13版:消费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建行大同分行 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银行理财市场迎来大变化
建行大同分行 掀起客户维护走访热潮
建行大同分行 以案明纪以案促改
建行大同分行 深化干部廉洁履职意识
零下9度的寒夜,心里暖!
建行魏都大道支行 纵深推进警示教育活动
建行大同分行 为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