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瑞芳
目前,消化道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癌症进入进展期阶段之前,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经过有效治疗,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时间进而改善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近日,市民刘先生在大同新和医院肠镜检查过程中被发现在升结肠皱襞粘膜上有一小片发红病变。医生通过高清内镜和色素染色仔细观察,诊断为结肠肿瘤性病变,并为其进行了内镜下微创完整切除治疗。病理诊断为结肠早癌,经内镜下微创治疗已达到治愈效果。
据了解,近年来,大同新和医院消化内镜室通过电子胃肠镜检查,确诊多例早期食道癌、结肠癌及胃癌病例,部分患者通过内镜微创治疗取好良好治疗效果。对此,专家提醒,定期内镜筛查是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关键。目前,包括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在内的消化道癌症在中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排行中均“名列前茅”,且近些年呈现出一些低龄化趋势。总体来说,消化道肿瘤主要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但现在4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也有所上升。
十大高发癌中消化道肿瘤占一半
据介绍,消化道肿瘤是高危的肿瘤,在全国十大高发癌症中,消化道相关的肿瘤占了五个。如果进一步细分,前六大癌中,除了排名第一的肺癌外,其余五个都是消化道相关的癌症。
发现一例早癌,就可拯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我国是消化道疾病大国,但由于很多人对疾病的观念仍停留在“有了症状再去医院”,致使我国长期处于消化道疾病发现率低而死亡率高的困境。目前国际公认的对抗癌症最有效的方式还是“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据了解,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以不开刀,不化疗,在内镜下切除病灶,治疗效果好,消化道早癌5年存活率达80%~90%,中晚期只有30%~40%。所以,40岁以上的人群和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应进行消化道早癌的筛查,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应提前10年进行筛查。
胃肠镜检查是发现早癌“金标准”
那如何进行消化道肿瘤的早筛早查早治呢?据了解,现在的消化内镜设备已经非常先进,可放大可染色,它们在消化道癌早防、早诊、早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胃肠镜检查目前已经作为消化道疾病的发现和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能提高早期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的发现率。胃镜可以检查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上消化道情况,同时可对病灶实施活检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可于胃镜下实施各种止血、息肉切除、早癌镜下切除等内镜下治疗。肠镜可以检查包括直肠、各段结肠和回肠末段情况,可对可疑病灶实施活检以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可实施各种肠镜下微创治疗,主要包括止血、息肉切除、早期癌切除等。
无痛胃肠镜在传统内镜基础上,采用新型无痛技术,让患者在没有疼痛状态下完成整个内镜检查和治疗。与普通胃肠镜相比,无痛胃肠镜咽部反射基本消失,患者不会一直呕吐,肠镜不会因胀气感到疼痛。另外,无痛胃肠镜检查无死角、无损伤、诊断率高、安全省时、检查后恢复快、结果更准确。
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评估
目前,我国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尤其是基层筛查率还是比较低,大多数患者的观念依然停留在无症状不检查。专家建议,对于40岁以上有相关家族史或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有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手术后等癌前疾病的人群都应接受一次高标准胃肠镜体检筛查。即使活检阴性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早期癌可能只是局部癌变,普通活检不一定能准确取到癌组织,必须治疗后密切随访,对于病变不典型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进一步行高清内镜检查,在染色及放大的情况下准确地钳取病变组织送检。
专家提醒,早癌的发现及规范治疗意义重大。据了解,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大同新和医院消化内镜室以消化肿瘤的内镜微创诊疗为突出优势,从精确诊断到精准规范治疗,让患者以更小创伤获得更多的治愈,以更小代价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