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朋友圈里领略苏轼的艺术人生

——读《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生活·苏东坡的朋友圈》

  苏轼,又名苏东坡,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杰出代表。他在诗词、书法、绘画、美食烹饪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辉煌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千百年来,始终如谜一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文化学者刘墨所著的《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生活·苏东坡的朋友圈》,力求从苏东坡的朋友圈维度,展现这位文化巨匠的艺术追求和精神风骨,从中,读者也可一窥中国古代文人丰饶的艺术生活。

  苏东坡不仅兴趣广泛,而且交友也众多,上至皇帝、太后、宰相、文士、诗人、同僚,下至和尚、道士、歌女、厨师、画家、街头邻居,他都能够以诚相待、引以为朋。本书主要从苏东坡与其父母、兄弟以及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米芾、黄庭坚、秦观等人的关系入手,进而勾勒出苏东坡既意趣盎然又跌宕起伏的艺术人生。

  全书从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教育和引导两个孩子读书写起,回顾了苏东坡在良好的家教环境下,如何从饱读诗书到进士及弟,再到宦海浮沉以及与各界人士往来交集的全过程。这些人物,尽管出身不同,社会地位迥然各异,但都与苏东坡有过或深或浅的交往,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苏东坡的人生成长和艺术精进,都曾产生过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父亲严慈相济的教子方式,对苏东坡知识体系的建立,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那个崇尚“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在苏洵的悉心调教下,苏东坡迅速成长,21岁就高中榜眼。连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在阅过他的考卷之后,也难抑内心的喜悦,不禁大加赞赏,并预言说他的文章,日后必独步于天下。可惜的是,苏东坡虽有着很高的才情,但步入宦海的他,却因为耿直的性情和屡屡秉公直言,而不被当时的朝庭所“待见”。加之他出色的才华和声名远播的文学地位,更是引起了一些小人的忌恨。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的人生之路急转直下,他被别有用心的政治对手频繁操弄,从而遭致一贬再贬,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之后病逝于常州。一个伟大的文学天才,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带着他恣肆汪洋的诗词、洒脱不拘的书法、古朴幽远的绘画、香酥可口的美食,黯然离开了他深爱的友人和多情的世界……

  《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生活·苏东坡的朋友圈》爬梳史料,将苏东坡与挚爱亲朋、文人居士、贩夫走卒,甚至与政治对手交游过往的轶事,一一展露开来,在展示其深邃迷人的心灵世界的同时,也将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晰坦露。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苏东坡、一个洒脱豁达的苏东坡。对父母的养育,他常怀感恩;对友人的帮助,他铭记于心;对政敌的打压,他选择一笑而过。纵观他的朋友圈,有亲情弥漫,有惺惺相惜,也有守望相助。他与擅长诗书的黄庭坚,亦师亦友,相互唱和,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他与书法家米芾过从甚密,二人常切磋技艺,书画相赠,真正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至交境界。他与好友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但二人彼此尊重,始终赤诚相见,在中国古代文人交往史上,留下了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当然,他的朋友圈里,也不乏见风使舵的心怀叵测者。比如他的同乡章惇,当年,二人一起在陕西为官,交往频繁且相谈甚欢。被贬惠州时,苏东坡曾赋诗表达内心的淡定与安然,当时,已身为宰相的章惇不仅不出手相救,反而再进谗言,将苏东坡贬到了更为荒远的儋州。通过审视苏东坡的这些朋友圈,以及他在朋友圈里留下的那些心灵唱和之作,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北宋晚期文艺圈的诸多轶事,并从苏东坡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中,领略到这位艺术巨擘“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贵精神品质。总之,读懂了这些精神符码,也就读懂了苏东坡,进而读懂了与他相生相伴的大宋时代。

  作者刘墨在书中写道:“本书既不是纯抒情的文学笔法,也不是将感情全部剔除的学术考据,只是将阅读苏东坡时值得记下来的事情写入书中”。“情”与“史”的有机相融,较好地勾勒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苏东坡形象,这也为国人全面认识和了解一个全新的苏东坡,拓展了广阔的视域。             刘小兵

 
     标题导航
~~~——读《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生活·苏东坡的朋友圈》
~~~
~~~
~~~
——黄静泉短篇小说印象~~~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奥前奏
   第04版:时事综合
   第05版:书香
   第06版:九龙壁 随笔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广告
朋友圈里领略苏轼的艺术人生
好书推荐
《故事法则》
《踏浪》
独特的审美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