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三镇总督王崇古与他的晋商家族

□ 于根艮

  大同作为明清两朝重镇,是由无数热血的中华儿女和汹涌的晋商洪流以及遍布古都内外的明砖清瓦、民间传说等支撑起来的。

  在大同府文庙的名宦祠里,有许多青史流芳、名垂千古、给大同这座古城刻上深深烙印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明朝曾任宣化、大同、山西三镇总督的王崇古。文人们熟知的是他在任上,力主与俺答议和互市,自此边境休宁,史称“俺答封贡”“边境休息,东起延永,西抵嘉峪七镇,数千里军民乐业,不用兵革,岁省费什七”。《明史》谓“崇古身历七镇,勋著边陲”,可谓大明帝国的国家柱石,时称重臣。

  王崇古能取得如此彪炳史册的功绩,与他身后雄厚的晋商家族势力以及遍布朝野的广泛人脉是分不开的。他的祖先是由汾阳迁到蒲州的,传至他的祖父王馨官居邓州学正,其伯父王现、父亲王瑶都以经商起家,贸迁四方。王瑶在明武宗正德年间成为两淮大盐商,长子王崇义替父经商,次子早逝,三子王崇古于公元1541年中进士。王崇古的二姐嫁给长芦盐商张允龄,即官至首辅的张思维之母,也就是说,宣大山西总督王崇古是曾任内阁首辅的张四维的亲娘舅。

  张四维的祖先是元代由解州盐池的南边迁居到蒲州,到了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时代,远游各地经商起家,足迹遍天下,可谓见多识广。张四维于公元1553年高中进士,后张居正任内阁首辅时,于1575年引荐他以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入赞机要,1582年张居正去世后,出任内阁首辅。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张四维与张居正公私关系都是很融洽的。

  王崇古与张四维一个在外掌兵,一个在内任重臣,内外呼应,家族势力非常强大,可以说是犯了历代皇帝的大忌,如此而能为皇家所容还能成其大事实在不容易。在俺答封贡这件大事上,尽管朝野反对的声音很大,但在张四维的经营推动下,还是获得了朝廷的批准。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宁,百姓安居乐业,但主观上也代表了当时商人阶层的利益,从侧面也反映了历来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传统国策,在这个时候有了不小的变化。

  王崇古和张四维两家在商界和官场的势力,还远不止于此。张四维的姑祖父沈廷珍,也是“南帆扬越,西历关陇”的大商人。张四维的二弟张四端妻李氏,其祖父李继曾在“兖豫之间从商”。张四维的五弟张四象前妻张氏、继室范氏都是商人之女,范氏祖父范世逵也是著名盐商,而范氏后来在清初发展成号称八大皇商之首。张四维之子张定征的岳祖父杨溥,是明朝著名的三杨之一,是明初著名政治家,曾任兵部尚书,后官居首辅。张四维的女儿嫁内阁大臣马自强之子马椁,而马自强之弟马自修又是陕西的大商人。王崇古长姐所嫁侨居蒲州的沈家,也是几代为商。

  王崇古的家族,除了在官场形成盘根错节、千丝万缕的利益集团之外,还在商业上控制了河东盐、长芦盐(现在渤海一代)和两淮盐,在国家的盐业上居于事实上的市场垄断控制地位,自然可获得大利,家族繁荣兴旺的同时,也为晋商的发展和边疆的安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样的晋商和王氏家族以及王崇古,他们的历史价值不容小觑,也不应该让他和他的家族,埋没在历史的故纸堆里,而仅仅在文庙里让人追思。应该让他走出庙堂,走进寻常巷陌,走进他曾洒过热血的这片热土,让更多人熟知铭记。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综合
   第04版:时事综合
   第05版:时事综合
   第06版:档案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印象大同
永固陵边雀呼春
三镇总督王崇古与他的晋商家族
御河湾小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