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穆
今年9月是第5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主题为: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新学期伊始,营造防控近视的浓厚氛围,强化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十分具有现实性、必要性。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较2018年下降0.9个百分点,基本实现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近视率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的防控目标。但新冠疫情以来,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出现较大反弹。2020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与2019年底相比,中小学生近视率半年增加了11.7%。此后的2021年到2022年,依然居高不下。
教育部调研发现,疫情期间,由于居家、网课等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变化,不少学生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增加、户外运动时间减少,对视力产生了较大影响。
特殊情况下的骤然变化值得格外关注和高度重视。但反观现实,看“屏”多、运动少不仅表现在疫情期间,平时也几乎成了孩子们学习、生活中的“常态”。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状况一直令人忧心,突出表现为:近视年龄越来越小,高度近视越来越多,且呈现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趋势。
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防控近视任重道远。
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宣传教育、加强近视防控培训交流、发挥家庭近视防控关键作用、落实近视防控常态措施等,进一步营造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氛围,传播科学用眼的生活、学习方式,呵护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集中宣传、营造氛围、强化科普固然不错,更为重要的是要抓好日常、久久为功。
保护孩子视力,首先要安排好居家活动。对孩子而言,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关爱是陪伴。预防孩子近视,家长在思想上首先不能“近视”,切莫只顾眼下的学习成绩和只图家庭管理上的“省事”,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用眼行为和用眼环境变化,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用眼习惯。与此同时,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尽量不做“低头族”,放下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不要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充当“电子保姆”,常带孩子参加户外运动,增进亲子交流。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必须做深做久的重要“功课”。除了家庭重视,还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方面共同努力,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营造良好氛围,采取有效措施,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养成爱眼护眼好习惯,全力呵护眼健康,守护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