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剧本杀、密室逃脱的“适龄提示”该由谁设置?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北京今年将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改,修订草案正在征求意见中。针对近年来兴起的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娱乐活动,条例明确要求剧本娱乐经营者应当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剧本娱乐活动内容和场景进行未成年人适龄等审查,并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经营服务。

  今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明确将线下剧本杀和密室逃脱作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统一纳入监管。北京通过立法方式将通知要求落实的监管规定进一步明晰,这有利于监管规定的落实,但还需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谁来对剧本杀使用的剧本脚本、设置的场景进行审查认定,并根据内容和场景做出适龄提示?

  如果由剧本杀、密室逃脱经营者自己进行审查,做出适龄提示,效果可想而知。要严格落实适龄提示与防沉迷措施,必须由监管部门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娱乐活动的内容与场景设置,按规定进行审查与专业认定,不适合未成年人的禁止向未成年人开放,适合未成年人的需要采取防沉迷措施,并监督经营机构实施。

  对此,《未成年人保护法》第75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作出适龄提示,并采取措施,不得让未成年人接触不适宜的游戏或者游戏功能。

  当前,对经营机构违规向未成年人开放游戏、娱乐服务,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主要采取事后监督。在出了问题,被家长举报、媒体报道后,有关监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进行处理,但此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已然发生。要织牢未成年人保护网,必须加强事前监管、前置审批,不能依靠经营机构自觉落实适龄提示规定。

  除了前置审批外,还要强调监护人的监护与引导作用,因为娱乐场所很可能在利益驱使下更改脚本剧本、调整场景设置,加入诱惑学生的娱乐元素。对于经营场所向孩子提供带有色情、暴力内容的娱乐活动,监护人要及时了解并制止,教育引导孩子远离,并向监管部门举报。     据光明网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晚报早评
   第04版:经济
   第05版:民生热线
   第06版:微视野
   第07版:时事综合
   第08版:时事综合
   第09版:时事综合
   第10版:时事综合
   第11版:体育
   第12版:体育
   第13版:财经
   第14版:楼市大观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防控近视的“功课”必须做深做久
撑起未成年人“保护伞”
网络安全靠大家 人人都是守护者
放生矿泉水
剧本杀、密室逃脱的“适龄提示”该由谁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