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妮
新学期伊始,许多商家打出“开学经济”牌,吸引了不少学生和家长购买各类学习用品,其中一些价格高昂的文具颇受学生喜爱,甚至成为“文具刺客”。多数家长表示,给孩子选购文具应当理性些,只购买需要更换的用品。(《大同晚报》2月2日)
近年来,关于“文具刺客”的话题频频引起热议,普普通通的文具略加包装,再打上“网红”“联名”等字眼,或以盲盒形式出售,就可以卖到几十元至几百元。这种“标签刺客”在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只要商品披上“轻奢”“复古”“INS风”“原创”等字眼的“华服”,身价立马翻番,销量也远比只标注便携、实用等字眼的商品高出许多。
一些商家给商品贴上若干标签借机抬价的行为,有违标签使用的初衷,甚至侵犯消费者的权益,将这种方式过度运用在文具身上,更让人无法接受。
文具的使用群体大多是未成年人,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期,若在购买和使用上跟风、攀比,无疑会对孩子养成正确的三观和良好习惯产生负面影响。说到底,文具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工具,走进课堂的文具更应注重实用性,而不应附着各种花里胡哨的东西。
“文具刺客”现象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积极引导。家长平时要以身作则,带动孩子崇尚节约、反对浪费,购买文具不要一味迎合孩子的喜好。对商家而言,剥离奢华外衣,简化包装,多在文具的实用性、安全性上下功夫,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