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文慧
“每逢佳节胖三斤”。假期一结束,不少市民把瘦身减脂提上了日程,想趁着春暖花开之前,把身上的“肥肉”往下甩甩。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健身房在年后都打出了“优惠办卡”“赠送课程”“健身送好礼”……对此,大同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办理健身预付卡务必要理性消费、科学消费,切实增强防范意识,切莫让“健身”变成“伤身”。
记者了解到,春节后是健身房进行活动促销的黄金时段,不少健身房还针对市民瘦身需求,推出不同需求的月卡、季卡、年卡,还有根据个人情况定制的“私人健身”卡。但不少健身者的健身计划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办卡数月内就放弃健身。记者在网上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各种健身卡低价转让,有些二手健身卡甚至低至五折左右。
对此,市消协发布消费提示:不要盲目办理健身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量力而为,最好先体验或者选择次卡,体验有收获觉得适合自己后再办理长效卡。在办理健身预付式消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慎重选择商家。在选择健身机构前,应详细核实健身机构的资质、经营状态,多渠道查询、了解企业门店经营规模、社会信誉和消费口碑,建议事先体验,谨慎选择。办卡时还要注意查看商家的房屋租赁合同或房产证,确定商家的经营期限。
二、合理选择套餐。在面对健身房里眼花缭乱的课程和各种消费套餐时,要保持清醒、理性消费,不因优惠打折等促销方式盲目办卡,避免一次性金额投入过多,谨防商家“关门跑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建议健身初学者办理次卡、月卡,以便评估自身需求。
三、认真签订合同。在办理预付费卡时,要仔细了解和阅读办卡说明,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尽量对商家服务人员、服务项目、使用年限、退卡事宜等进行书面约定,形成正式合同,并保留预付凭证、合同或协议、宣传单、发票收据等证据。
四、合理表达诉求。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不断加强法制观念,注意学习和运用相关法律常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发生争议时,首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对故意不遵守承诺、拖延推诿履行经营义务的商家,可拨打12345进行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对“关门跑路”的要妥善保管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