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红色文物讲述党的历史

——读《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借助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红色文物,能从一个个侧面观照出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风雨砥砺的百年奋斗历程。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创作的《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一书,秉承“以红色文物讲好党的故事”的宗旨,在唤醒红色记忆的同时,带领我们去重温党的奋进史。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而生,一经成立,便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救亡图存的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全体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回顾百年峥嵘岁月,总有一种精神感天动地,总有一种力量暖彻心扉。翻开红色的篇章,聆听红色的故事,一片丹心向阳开,穿过上海石库门那幽长的里弄,耳畔仿佛又响起中共一大会议上13名代表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登上浙江嘉兴那艘红船,满怀赤诚,去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坚如磐石般的初心和使命。走进陕北窑洞,素朴的木桌上,《论持久战》的光辉篇章凝结着领袖无尽的斗争韬略和智慧。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响,于震天动地中冲破旧世界的黑暗,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淮海战役那一辆辆肩拉手扶的小推车,满载着一袋袋支前的粮食,盛载的是千千万万老百姓对党的鱼水深情。而新中国成立前夕,那张几易其稿的五星红旗设计稿,虽看似简约、质朴,却意蕴深长地表达出各民族众志成城、共建美好家园的爱国热忱。

  雄鸡一唱天下白,新中国成立后,无数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激情勃发,热情高涨,矢志不渝地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时光流转,岁月穿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时间吹遍了大江南北。穿过岁月的漫漫风尘,当年安徽小岗村18位村民,“冒死”在包产到户契约上按下的红手印,依然是那么的清晰而坚定,分明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气和豪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开拓雄心。

  进入新时代,党的各项事业高歌猛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进一步彰显,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其中,尤以湘西十八洞村社员股金证等老物件最为令人注目。它们犹如一幅幅生动剪影,映照出共产党人的美好初心。他们把“一心为民”的理想和信念,深植于祖国大地,俯下身子,撸起袖子,扎根乡村,秉承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扶贫之志,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有力兑现了党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全书聚焦建党百年历史中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红色文物,以讲故事的方式,诠释着这些文物背后的深邃意蕴,揭示出“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历史逻辑,深刻总结了党在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历史教训。作者以时间为经,以一件件饱含深情的红色文物为纬,经纬交织,图文结合,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和穿越时空的震撼力,瞬间拉近了历史与文物、书本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当我们怀着一份虔诚,带着对党的一份敬意,展开这本思想隽永的党史读物时,不但会被百年大党的永恒魅力悦服,还会对那些历经风雨的红色文物、红色遗迹心生崇仰之情。

  赓续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透过一件件岁月深处的红色文物,心怀激荡中,感受着中共一大时的惊心动魄,李大钊就义前的铁骨铮铮,红军长征时的生存之险,《论持久战》的高屋建瓴,新中国成立的台前幕后,科学家的赤子之心,改革开放时的思想变革,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诠释,脱贫攻坚的矢志不渝……见物、见人、见精神,党心、民心在这里齐汇集。全书以润物细无声的感召力,引导人们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众多红色读本中,思想性、文学性、可读性结合得较好的党史教育之作。

  红色文物暖人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党时的每件文物都十分珍贵、每个情景都耐人寻味,我们要经常回忆、深入思索,从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在引导我们找回初心的过程中,亦会为我们干事创业增添不竭的精神动力。

  钟芳

 
     标题导航
~~~——读《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
~~~——读《行走的脊梁》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书香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文萃
以红色文物讲述党的历史
“这才是报告文学!”
《春祺夏安》
《庆祝什么也不干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