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这才是报告文学!”

——读《行走的脊梁》

  《行走的脊梁》收集徐锦庚短篇精品20篇。

  锦庚是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主业新闻。写报告文学是近10年的事情,是他的副业,他经常谦称自己是报告文学队伍里的“新兵”。然而,就是这位“新兵”,将报告文学写得风生水起,近几年连获鲁迅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我笑言:“你把文学的奖都拿了,难道想逼着我们去当记者吗?”

  锦庚嘱我撰文,介绍此书。我把《行走的脊梁》所有作品又翻了一遍。这一次,主要读他的创作“手记”部分。这一读,还真读出了名堂来。

  锦庚在《“懒汉”治村》“手记”里写道:几天后,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李朝全给我打电话:“你的《‘懒汉’治村》在作协反响很大,被人贴在我们食堂门口。你来瞧一瞧!”

  大约两个月后,我去中国作协食堂一看,仍然贴着。报纸空白处,还有人留言:“这才是报告文学!”

  中国作协对于文学来说,可不是等闲之地。出入此楼的,虽不能说都是大作家,但起码都是文学的行家里手。一篇短报告文学,何以能被人贴在作协的食堂门口“公示”,甚至于被点评:“这才是报告文学!”这种“待遇”,我以为不亚于获一次文学大奖!

  再精读一遍《“懒汉”治村》,禁不住连连赞道:好文!一个平平常常、甚至还有几分狡黠和鲁莽的村官,被锦庚写得妙趣横生、活灵活现,满是乡土气息,“文学味儿”十足。

  锦庚在“手记”里泄露了“天机”:

  “给《人民日报》写稿,大多是‘量身定做’,久而久之,写作态度形成定势,即‘端着写’,西装革履,文风庄重,像在台上作报告。这回是写着玩的,没有发表压力,我便突破惯性,转换态度,‘随性写’,不讲章法结构,用语调侃诙谐,文风轻松休闲,文字口语化,就像夏日假期,趿着拖鞋,穿着汗衫,摇着蒲扇,一杯清茶,一碟瓜子,坐在葡萄架下,同老友谈天说地。”

  “端着写”和“随性写”,似乎很少有这种提法,然而,正是从“端着写”到“随性写”,才让锦庚收获了一篇佳作。

  其实,锦庚早谙报告文学创作之道。“随性写”,看似随意率性,随手拈来,实则“随”由心出,孜孜以求,运用各种文学手法,便成了真正的“文学”。《行走的脊梁》中的许多篇什,如《因为爱,所以爱》《邂逅》《驯虫记》《芝麻开门》等,都可以品出“随性”味儿。

  语言是文学之要义。短篇报告文学的语言,更须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锦庚说:“写作短篇时,在语言运用上,我给自己定下目标:一是通篇短句,字不逾10(每句不超过10个字);二是灵动活泼,富有弹性;三是筋道耐嚼,富有张力;四是抑扬顿挫,富有韵律。”

  为什么要用短句?我的体会是,文章要讲气势,气势既要体现在主题上,也要体现在语言上。主题是核心,语言是载体。再好的主题,如果词不达意、佶屈聱牙,气势就会大打折扣。而短句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能够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

  读锦庚的报告文学,我无不时时被他摇曳多姿、生灵活现的语言所感染、所打动:

  “任庆生的人生,丁楼村的命运,皆从那声“叮咚”起逆转。”(《芝麻开门》)

  “懒汉膀大腰圆,血管里淌着彪悍,往那一站,不怒自威。可是,看到小个子,却自觉矬了矬身。喔,是方书记,找我?”(《“懒汉”治村》)

  “一张泛黄照片,见证他的辉煌:数十壮汉,簇拥一硕大轮盘,弯腰弓背,负重前行,状如蚂蚁搬家。轮盘上,立一大汉,手握喇叭,威风凛凛,势若将军,横刀立马。那汉子,便是陈广武。”(《行走的脊梁——泰山挑山工纪事》)

  这些句子,是我从集子里随意摘出的。简洁、灵动、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当然,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看得出,锦庚对语言的锤炼,是下了几番苦功的。

  应该强调的是,锦庚的短报告文学,写的都是“小人物”——农民、工人、村官、售票员、厨师、消防队员……虽是“小人物”,却人人都有大情怀。犹如泰山挑山工:“肩负重担,脸淌汗珠,步履沉稳,目标坚定,一步步,一级级,不气馁,不懈怠,历尽艰辛,直达玉皇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正是亿万普通劳动者,汇聚成坚实可靠、气势磅礴的巨大力量,推动着历史车轮前行。

  锦庚的短篇报告文学,篇幅不长,却篇篇都有“大气象”。他从时代大潮中撷取涓涓细流,以小见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当代中国精神,既给人以感观愉悦、艺术享受,又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励。这是优秀记者继承发扬“铁肩担道义”优良传统的写照,也是人民作家忠实履行“反映时代精神”神圣使命的体现。

  中国作协的行家里手在《“懒汉”治村》一文上点评:“这才是报告文学!”笔者以为,现在许多报告文学,不是报告文学。“报告”多,“文学少”,长篇多,短篇少,经典短篇更少。很多短篇,贴着“报告文学”标签,实则是好人好事表扬稿,写人人不鲜活,写事事不生动。锦庚的短篇,不能说篇篇精品,却称得上篇篇精彩,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选自《学习强国》

 
     标题导航
~~~——读《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
~~~——读《行走的脊梁》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书香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文萃
以红色文物讲述党的历史
“这才是报告文学!”
《春祺夏安》
《庆祝什么也不干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