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翔宇
备受关注的2023年省市两级重点工程项目——云冈职教城·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按下“快进键”。连日来,项目主办方传智教育与项目施工企业中建三局联手组织各路建设大军集结在火热的建设工地上,全力以赴抢抓项目工期,力争在10月底前主体全面封顶,确保明年7月如期完工。(《大同晚报》7月17日)
报道说,“建设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旨在培养大同数字产业所需要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标注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助力大同数字产业发展,为大同科技企业提供人才支持”。“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每一个关键词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同,又将迎来一次厚积薄发的机会。
和注重理论教育的传统教育不同,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有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职业教育课堂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想进一步打通高技能人才培养“通道”,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就在高质量人才培养和提高成才率上。
处在知识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职业更新速率加快,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大同的工业基础雄厚,不缺产业工人,但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需要大量可以驾驭设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可谓应运而生、前景广阔,但需要迈出坚实的步伐。
要提质培优,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面对专业人才需求结构的重大变化,重复性的体力和脑力工作正在逐步被智能机器所替代,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可为本土考生提供在家门口学习和选择就业方向的机会,也为学生分类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提供可能。通过对学生职业素养、通识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创新办学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团队、实训基地等方面的科学实践,最终为大同及周边乃至全省、全国输出实干型技能人才,同时促进大同产业腾飞。
要紧跟就业,让专业设置与教育教学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大同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尚在建设期,按照进度明年7月竣工,那么招生最早在明年9月,造就第一批毕业生需要再过两三年。这个周期里,作为“填补我市职业本科教育的空白,对促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要首战必胜。只有培养出、培养好适合企业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才能星火燎原,发展壮大。尽管时间尚早,但需未雨绸缪,尽早科学规划,尽早校企互通,尽早完善课程设置,尽早实现对接需求。
职业技术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一类教育,要让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无缝衔接”。大同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迈开了关键一步,让人欣喜,令人期待。期待在“融合”上下功夫,开放办学,期待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做好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乘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创新之势,在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优势产业链及现代服务业上拥抱时代,引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