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老  穆

  7月14日,陕西师范大学举行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开笔仪式,十余位老教授及校友代表等共同为新生书写5000余份录取通知书,让广大学子在入校前便收获一份富有经典气息、饱含中华文化之情的“成人礼”。这是陕西师范大学自2007年以来,连续17年坚持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

  7月10日,宁夏大学手写录取通知书活动拉开帷幕,专业书法教师为本科4980名、预科512名2023级大一新生手写录取通知书,以墨香传递祝福,满含着对新生们的期许与祝福。这是宁夏大学自2016年以来,第8年采用手写方式寄出录取通知书。

  带着墨香的手写录取通知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印记。与此同时,这一稀有的坚守,也折射出社会生活中书法的奇缺,对应着一种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思考,牵动着国民的精神脉络。

  有人说这是怀旧,窃以为实质是一种可贵的回归。其实仅就怀旧而言,也揭示了一个真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永远不可丢弃,而且历久弥珍,应该怀恋,应该传承。尤其是书法等国粹,更应大力弘扬。

  对于书法,不少中老年都有难以割舍的情结。过去,中小学生每天都要写仿,从描红到用白麻纸摹写仿影子,再到用米字格、九宫格或小白纸临字帖,老师用红毛笔画圈打杠批阅还面对面指点;硬笔写字课也非常普及,铁律一般长期坚持。那种习字的氛围和情趣分外好,大家自然受益匪浅,大多数孩子的字写得工整美观,并且促使功课学习养成严谨的态度和勤恳的习惯,还有陶冶情操、强身健体之功效,受用终身,惠泽后生。

  曾几何时,中小学写字课日渐惨淡,学生的字越来越难看,而且错字连篇,以致高考作文把错别字作为扣分的硬性标准之一。

  从2014年起,教育部在全国推动落实“书法进课堂”,此后,各地各学校对书法教育重新重视起来。但客观地讲,普及的广度和力度仍需加强。

  其实,不管是在校学生还是成年人,学习书法并非只是写字般简单,它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益智明德。开展书法教育和其他品类的国学教育一样,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传统文化的弘扬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信息化程度愈来愈高,键盘代替了纸墨,鼠标代替了笔砚,导致长期不握笔、提笔忘字成为普遍现象,现代化快捷生活衍生出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式微。

  所以,全社会都需反思这一现状,多一些执着的坚守和传扬,多一些有益的推广与普及,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文娱
   第12版:体育
   第13版:健康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互联网职业技术教育,大同值得期待
“买分卖分”需严管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圈”出家门口的幸福
打击“黄牛”
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