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一群孩子的战斗

  影片《战歌行》是一部以抗战背景下胶东“孩子剧团”为创作原型的红色题材影片。故事的发生地是胶东,其山情海韵自然是影片中展现最多的场景。远山、海浪、水鸟、沙滩、朴素的海草房、晚归的打渔船。剧组为了能够真实再现20世纪30年代胶东小渔村的景观,特意在影片拍摄地海阳搭建了一座座海草房。观影厅里,不时有阵阵涛声涌到耳边,让我们隔着银幕似乎都能闻到海边那腥咸的气息。

  静谧的海边小村只是《战歌行》故事的自然环境,抗日烽火,才是历史大背景。其时,七七事变已经爆发,日寇的铁蹄已踏破了东三省。为了宣传抗日,贺团长带领“孩子剧团”走进渔村,用唱歌和演戏的方式开展工作。在积极抗战的掖县,村民们将剧团的孩子领进家中,保护他们的安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是“孩子剧团”的歌声与呐喊,这是所有民众的激愤与怒吼,这也是电影《战歌行》里最雄壮的背景音。

  《战歌行》生动的故事情节真实感人。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片中“老烟锅”的琴声和“小眼镜”的慷慨陈词。老烟锅是“孩子剧团”里年纪最大的一员,他拉得一手好二胡,每次演出都是他给孩子们伴奏。在一次躲避敌人扫荡的大撤退中,剧团与鬼子遭遇,“老烟锅”为了保护孩子们,故意拉起胡琴将鬼子引开。当敌人循着琴声步步紧逼,他停下手中的琴弦奋起抵抗,最后和敌人同归于尽。深沉低回的琴音,在观影厅里久久回荡,冲击着每个观者的心扉。

  尽管有流血,尽管有牺牲,但孩子剧团的成员依旧在演出。他们歌唱,他们呐喊,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和参与抗战。掖县演出的那晚,鬼子突然进村,他们将“小眼镜”绑在舞台上,让他说出谁是八路军。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一向文弱的“小眼镜”目光坚定、一字一句地说:“明天我们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住在一所大房子里,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学校里开满了花儿,孩子们想学什么就学什么。我们的衣服是暖和干净的,早上吃鸡蛋,中午是打卤面,饭后再吃个水果,那是最好不过……”他的眼神里满是憧憬,仿佛他已看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故事结尾,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孩子们坐着渔船驶向了新的征程。此时,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张泛黄的合影,这是1940年6月1日胶东孩子剧团反“扫荡”胜利后的合影,是孩子剧团的真实影像。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啊,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就站在我们面前。我想他们一定看见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看到了六月的阳光下,所有孩子的笑脸!             李风玲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社会
   第05版:民生热线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食趣
   第14版:九龙壁 艺苑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说法
颂:古代的主旋律
一群孩子的战斗
火出圈的“村超”是文化交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