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市民网购慎用“先用后付”

  本报记者  王丽华

  “下单无需付款,确认收货后再付款。”近期,部分电商平台陆续推出“先用后付”功能,主打“0元”购买商品,收货后再付款。人性化的购物方式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但也有消费者表示,这种看上去很便捷的服务里却藏着不少猫腻,使用不当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先用后付”不是免费购物

  近日,市民吴卓琳陆续收到多个快递,里面是一些生活日常品,可她查看了自己的购买记录并没有这些商品。询问家人后才得知,可能是家中老人在查看购物平台时,误以为标注着“0元购物”的商品是免费的,点击了购买链接。吴卓琳表示,这些商品都是生活中能用到的,她也不打算退货,但还是指导老人关闭了“先用后付”功能。

  记者随机查看了两个支持“先用后付”功能的购物平台,发现点击商品进入付款环节后,页面下方会出现“0元试用”“先用后付”等字样,这些字眼儿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以为是不花钱购物。而且“先用后付”的下单过程相比普通网购流程少了支付这一环节,老年人误触的概率也会增加。

  开通容易关闭难

  “之前关闭过一次,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莫名其妙打开了。”使用过“先用后付”功能的市民黄女士对此很无奈,她表示,有时打开平台,页面上滚动播放着“先用后付”的商品,只要点击商品就会自动跳转至该功能的开通页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先用后付”功能开通简单,但关闭流程却略显复杂。

  以某购物平台为例,该平台的“先用后付”功能由微信授权使用。用户只要达到500分的微信支付分,就能开通使用这一功能。另一购物平台开通“先用后付”,需要550分的芝麻分,同时要设置扣款顺序,即可确认开通。但如果用户想要关闭这项功能,就得按照流程,先点开“我的”或“个人中心”,找到“设置”功能,再找到“先用后付”选项,才能关闭该功能。

  记者还注意到,使用“先用后付”功能后,系统会直接生成订单,如需取消订单,只能通过“申请售后”。将App切换至“长辈模式”,这种情况依然存在。这对部分不了解App退货流程的老年人来说,操作也略显复杂。

  扣款可能出现偏差

  由于“先用后付”功能的下单时间和付款时间存在一定时间差,这也使得个别商家有了利用付款时间差涨价的机会。

  市民周敏告诉记者,她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她在某购物平台购买了一条裤子,付款价格为79.9元,但当她确认收货后,平台自动扣除了99.9元。她找到店家询问,对方表示,由于活动结束,系统默认恢复到99.9元的价格,所以才造成扣款出现偏差。周敏表示,虽然最后店家退还了差价,但如果她没注意扣款信息,店家的行为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业内人士提醒,“先用后付”功能是建立在消费者开通免密支付的前提下,使用该项功能前,消费者要权衡利弊,避免遭受损失。如果消费者自身资金充足,务必看清平台说明,若出现商家发错货、消费者未及时退货等情况,平台仍会默认消费者已经收货,会自动从消费者绑定的账号里扣除费用。因此,消费者要慎用“先用后付”功能,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教科文
   第05版:主题策划
   第06版:大同体育史话
   第07版:社区365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时事
   第12版:消费
   第13版:消费
   第14版:户外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建行大同分行 约“惠”美好生活
市民网购慎用“先用后付”
建行大同分行 让金融服务更便捷
建行大同分行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
建行大同分行 优化金融服务 降低融资成本
市民需警惕“零门槛”借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