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堵住网络谣言的源头和传播空间

  公安部4月10日部署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百日专项行动以来,大同警方保持对网络谣言的严打高压态势,有效净化了本地网络空间秩序,到7月18日,全市公安机关共清理网络谣言信息320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8个,依法查处造谣传谣网民23人。(《大同晚报》7月19日)

  专项行动表明了公安机关对网络谣言的零容忍态度,这一组数字彰显了公安机关打击网络谣言的力度。

  据介绍,在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的网络谣言案件中,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有的甚至公然在网上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件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

  事实证明,自媒体已成为网络谣言的“集散地”和“重灾区”,必须高度重视和重点治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和相关应用不断升级,几乎每个网民都可以通过个人账号生产、分享、传播网络信息,引起网友关注,这就是自媒体。

  自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交互强、传播快等特点,一方面有利于信息的全面捕捉和疾速传播,另一方面很容易出现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等问题。特别是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人想成为“网红”,为了吸粉突破底线,为博眼球不择手段,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流量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公众的焦虑、宣泄、同情弱者、围观猎奇等心理,搬运加工、二次创作、东拼西凑、张冠李戴,甚至直接造谣,破坏了网络生态,扰乱了舆论环境,误导公众,贻害社会。

  自媒体乱象层出不穷、愈演愈烈,公众对整治自媒体乱象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的力度和密度不断加大,今年的专项行动正在持续进行中,随着日益深化的执法和越来越严的监管,相信自媒体乱象会得到有效治理。

  与此同时,自媒体从业者和广大网民要敬畏法律、遵守公德,不编造谣言,不轻信谣言,不散布谣言,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网络世界缤纷多彩,需要更多自媒体人创作优质内容,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尽管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当记者”,但绝不允许人人都可信口说、人人都能随意传,要做到良知道德不能丢、价值取向不能偏、法律红线不能踩。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民生热线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大同体育史话
   第07版:社区365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时事
   第11版:时事
   第12版:文娱
   第13版:健康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堵住网络谣言的源头和传播空间
强制员工发朋友圈?越界了!
让暑期生活 有意思更有意义
暑期公益课堂多多益善
被扭曲的童年如何能重新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