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自己颇具代表性的美食,许多美食都成了城市的招牌,一座城市的魅力与这座城市的美食密不可分,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美食,在无声中彰显着城市特有的味道,成为城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注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了解地道大同美食。这回我们从“‘面’见大同”说起……
刀削面的文化密码
“这个习惯大概有20年了。10年前,儿子在外地上学,每次放假回家,我从火车站接上他,无论多晚,第一件事,必须是‘定’一碗刀削面,臊子他要最肥的。他说在火车上想这一口想了一路……现在,儿子在外地工作成家,回来的次数少,但吃刀削面的习惯没变。走的时候,常常不想让他妈做饭,说带媳妇孩子外头吃碗面就行,说这样省时省事儿……”网友“斗破苍穹”娓娓而谈。他的这个经历,不知会牵出多少漂泊游子的心声。
乡愁是一种情绪,但是具体化以后就是对每一个深爱的人的想念,对熟悉的食物的怀念,对一个地方的怀念。尽管现在在很多城市的街头,我们经常会和“大同刀削面”不期而遇,但总是没法让你体味到最正宗的、最心心念念的那一种。离家远了,这种“待遇”的确成了奢求。
一座城,一碗面,足以慰风尘。作为对大同刀削面“严重依赖”的你我,是否对这个“待遇”足够了解呢?当你从古都大同的面馆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时,你可知手里捧着的是1600多年的传承?“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说的是武林秘闻,还是厨艺功夫?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大同县角口“八一”削面馆里的杨师傅和尹厨子又是何许人也?在大同,刀削面就是江湖,刀光火影间,一勺、一锅、手翻、腕颠,五味调和,游刃有余……谁家面馆也不遑多让。大同刀削面只说猪肉臊子(浇头)你吃过多少种口味,就说明你见过多少削面馆的掌勺老板。他或她们性格各异、形象各异、气质各异、谈吐各异,但总有某种说不出的特质会让你记忆深刻。服务则更不用说,客人饭量大小,口味咸淡,臊子(浇头)是喜欢肥多一些,还是瘦多一些,只要去过两三回,就会了然于胸。
溯源寻根话面食
《刀削面在大同的盛行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二板、七中、老柴、东方~大同刀削面的品牌哪个更老》《哪家是大同刀削面中的天花板》,近日,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推出系列专题“‘面’见大同”,为您一一梳理大同的面食精华,首期为您奉上大同刀削面。你想知道的关于大同刀削面的前世今生都在这里。
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如何去认识一个城市,往往是从喜欢吃当地的特色风味开始。这是“风味”的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一方美食与文化。此次系列专题“‘面’见大同”主创牛瑞芳说:“大同的面食品种繁多。不论是大厨匠人,还是家庭主妇,面在他们的手中都可千变万化,幻化成各种美食,‘一天换三样,三月不重样’,无论是享誉国内外的刀削面,还是极具地方特色的莜面、油糕、百花烧麦,都是‘打动味蕾,留住乡愁’的美食佳肴。我们特别推出这个系列,就是想全方位展现大同面食的魅力及其蕴涵的厚重饮食文化。”岁月流转,如今大同刀削面逐渐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流派,这些刀削面馆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在发展中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我们会持续更新,为读者送上一手的美食情报、美食故事。同时,也欢迎您在大同日报融媒微信公众号“‘面’见大同”专题下留言,分享您的美食经历和对专题的建议,与我们一起寻找大同的美食文化密码,让家乡味道更好地传承与记录,发掘大同美食的文化价值,共同讲述灿烂而博大的大同美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