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暑期托管解民忧 希望服务能持久

  老  穆

  城市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去哪儿?新华社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全国不少城市积极探索街道“带娃”模式:以场地换服务,以公益项目为依托,盘活各类辖区资源,解决部分中小学生的假期托管问题。“官方带娃”引来一片叫好。

  每年中小学生进入“暑期模式”后,孩子们的妥善管理和继续教育问题都令不少家长犯愁。近年来,一些城市推出“暑期托管”举措,在酷暑中给人们“燥热”的心里吹进一股凉爽的风。

  过去,每到暑假,由于担心孩子“放羊”,又怕缺少监护而出事,好多中小学生被家长送到兴趣班、补习班等校外培训机构。这样的选择,不排除课业巩固和素质提升的考虑,但从无人监护的角度看,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暑假俨然变成“第三学期”,孩子们也很无奈。好多家长希望有个可靠的托管机构,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为切实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一些地方在探索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托育托管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

  随后,北京、上海、武汉、南京等城市推出以公办学校为主导的小学生暑托班,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能让孩子们利用假期学习课外知识与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家长们“假期孩子无人看管”的纠结得到纾解。

  今年暑期,湖南长沙、浙江杭州、辽宁大连等地,社区、工会及用人单位纷纷开办形式多样的爱心托管班,有效缓解“看护难”问题,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暑期托管”,消除了不少家长的“痛点”,有效解决了紧迫的现实需求。多地推出的托管服务都是官方组织、公益行为,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而且弥补了孩子们暑期缺乏日常教育和身体锻炼的短板,可谓好处多多。

  让孩子们度过一段轻松愉快而又有意义、有营养的时光,是假期的应有之义。暑期托管服务不是简单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更在彰显趣味性,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校园生活吸引力;体现交互性,在灵活自主的交往中促进社会情感学习;倡导综合性,突破学科、教室、校园壁垒,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

  小小“暑托班”也可做出大文章。期盼这样的公共服务得以不断深化和完善,融入更多科学有益的内容和形式,惠及千家万户,成为学生充实快乐、家长放心满意的“快乐驿站”。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晚报早评
   第05版:社区365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体育
   第11版:体育
   第12版:消费
   第13版:消费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针头线脑”检验城市治理“绣花功夫”
暑期托管解民忧 希望服务能持久
力克“套娃”收费
铲除驾照买分“生意经”,不妨试试信用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