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燕) 近日,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日前,市疾控中心发布最新健康提示,肺炎支原体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人群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多发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其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可被75%酒精和含氯消毒剂杀灭。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全年发生,冬季为高发期,一般在每年11月左右达到高峰,是引起秋冬季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市疾控中心提醒: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1至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感染症状以发热、咳嗽等为主,一般咳嗽比较剧烈,而且在发热退后咳嗽还可能继续1至2周。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还可引起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肺炎支原体肺炎一般属于间质性肺炎,因此临床体征往往轻于影像学检查结果,而且临床症状消失后,肺部影像学检查还可能有炎症表现。
同时,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对肺炎支原体完全无效。因此,公众如果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应及时就诊,尽快查明病因,规范治疗,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此外,目前还没有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疫苗。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捂住口鼻,或用手肘或上袖等遮挡,将用过的纸巾丢入带盖垃圾桶中;流行高发季节,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