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饱含乡愁的莜面(上)

  本报记者  牛瑞芳

  人们常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莜面便是大同人味蕾上的乡愁,是根植于记忆深处的味道。莜面,大同的特色面食之一,虽然朴实无华,却是一种温暖着大同人情感的美食。

  百度百科对莜面的解释为:莜面是由莜麦加工而成的面粉,在山西北部、内蒙古西南、河北西北部是莜麦面食品的统称。莜面不仅营养丰富,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

  新荣区西村乡大窑山村是我市知名的莜面生产地,邢的清是大窑山村土生土长的农民。采访中邢的清向记者介绍说,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便是莜面。莜面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做法——“三生三熟”,从莜麦到做成能吃的莜面食品,要经历“三次生”“三次熟”的过程。“一生一熟”是莜麦收割后,拉到场上脱粒,脱下来的子粒自然是生的,不能吃,这就是“一生”。要将莜麦磨成粉,须先将麦粒炒熟。支一口大铁锅,将脱好的莜麦倒入锅内,下架文火,用锅铲徐徐翻动,等到莜麦粒炒到黄熟微焦,飘出香味,这就成了“一熟”。“二生二熟”是将炒熟的麦粒磨成莜面,这就又成了生的,这就是“二生”。莜面粉在吃的时候要先和成面,和面时用开水,开水和好的莜面便是“二熟”。“我们村里人做莜面时不讲究冷水还是开水,真正的高手用凉水和面也能做出好吃的莜面。”邢的清风趣地说,大同人和莜面不叫“和”,而是称之为“粉莜面”;揉面也不叫“揉”,而是叫“搋莜面”。莜面和好后,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莜面食品,莜面窝窝、莜面鱼鱼、莜面绳绳、莜面饸饹等,这时的莜面制品又成了生的,这便是“三生”。再次“变身”为生的莜面还须上笼蒸制,大火10多分钟后,当屋中弥漫着莜面特有的气味时,莜面便熟了,这才完成了“三熟”。这时,莜面才真正能吃。

  莜面的吃法多种多样,可热吃、凉拌,还可以炒着吃。炒时可以单独炒,也可以与菜同炒。莜面的制作方法灵活多变,在巧妇手下,搓、推、擀、卷、抿、切等手法花样翻新。更有民间高手,可以飞速推莜面窝窝,可以双手同时搓8根莜面绳绳,令人叹为观止。莜面的包容性很强,食用时可与凉拌菜同食,也可以搭配热菜;可与炖肉搭配,也可蒸些肉臊子与之搭配。更有甚者,来点肉汤蘸着吃,也不失为一道美味。莜面可以做出的花样丰富多样,窝窝、拿糕、蒸饺、块垒、饸饹、抿八股等,数不胜数,风味亦各有千秋。

  在纷繁多变的莜面中,总有一种味道提醒着每一个大同人,昨天来自何处,明天去向那里。

 
     标题导航
~~~
~~~市餐协就云冈文化进餐桌开展深度考察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主题策划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食趣
   第14版:艺苑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说法
饱含乡愁的莜面(上)
为美食之都文化品牌赋予更多艺术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