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大连周水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一名入境旅客因所携带的一袋“保健石”核辐射超标引发报警。什么样的石头会有辐射,为什么有些石头的辐射会超标?
据报道,这名旅客携带的“保健石”辐射量每小时达105微西弗,是现场本底值的1050倍。同时,仪器分析结果显示为放射性物质钍-232,该物质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1类致癌物清单。
“一切宏观事物都由元素组成。自然界中的各种元素,大多以矿物形式赋存在岩石中,岩石就是我们常说的石头。人类目前已发现3000多种同位素,也称为核素。”中国地质博物馆高级工程师卞跃跃介绍说,这些核素稳定的只有200多种,分别属于80种化学元素。另一方面,不稳定的放射性核素虽然种类丰富,但含量都十分稀少。它们会富集在一些岩石中,开采并提纯后放射性可能更高,当辐射超过了天然本底值时,这些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石头就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卞跃跃介绍说,钍-232的放射性特性,医学上可用于放射性同位素治疗以及核医学诊断等方面,但辐射剂量必须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他特别指出,无论是医学使用还是科学研究,放射源的保存和管理都需要制定、执行严格规定,比如规定放置地点、暴露时长,转移时还需要有铅盒封存等防护措施。所以携带这种“保健石”入境是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 据《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