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被服务残疾人幸福感满满

平城区试点构建居家托养服务“互联网+”新体系
工作人员为被托养残疾人服务 本报记者 韩堃 摄

  1月24日,在宏洋美第小区12号楼多重残疾人李文斌家,三名居家托养机构工作人员正在分头行动,一人擦玻璃、另一人打扫卫生间,还有一人给李文斌理发。经过半天的忙碌,终于把家里收拾得干净整洁。

  临近春节,平城区残联佑康助残服务托养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比平时明显增加。该中心抽调精兵强将充实一线,为被托养的残疾人上门服务,尽最大努力让每一名被服务对象满意。

  为解决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困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身体康复、日常护理、心理健康等问题,减轻残疾人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平城区残联坚持政府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把居家托养服务工作纳入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试点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专业服务机构为骨干的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互联网+”新体系。“互联网+”残疾人居家托养智慧助残信息平台残疾人居家服务中心,引进全国助残先进模式和经验,为残疾人提供科技并重的综合服务。通过基础档案管理模块、服务机构管理模块、业务调度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管理模块等,对残疾人的不同信息实现筛选、分析,对服务机构服务情况和满意度实时展现,为政府监管提供有力依据。凡具有平城区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处于就业年龄段(16至59周岁),且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包括同时存在智力残疾或精神残疾的多重残疾人),可申请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经筛选成为残疾人托养对象。

  据了解,平城区居家托养从2018年开始,每年每户服务次数不少于20次,截至目前,已为1915户残疾人家庭提供了居家托养服务,做到全面实现应托尽托。 残疾人托养服务既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的一些基本需求,又充分满足了各种突发性个性需求,取得了明显成效。

  本报记者  龙中华  实习生  王泓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冬季大同再发现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让被服务残疾人幸福感满满
交通安全进校园
居民家中暖气不热 热力人员上门服务
雪天车辆上坡打滑 民警援手成功脱困
平安寒假 交警“童”行
市慈善总会开展慰问活动
市博“万木有灵展”在甘肃白银开展
58名大学生获捐3.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