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那个“绝处逢生”的年

  在所有关于“年”的记忆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绝处逢生”的年。

  那年我10岁,妹妹8岁,弟弟才2岁。平日里一家人全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过活,日子本就过得捉襟见肘。年关临近,屋漏偏逢连阴雨,父亲所在的化肥厂效益不好,连着好几个月发不了工资,家里的米缸马上就要见底了。

  小孩子不懂事,还在望眼欲穿地盼着过年。我们以为,只要过年就有新衣服穿,就有美味的糖果吃,所以每天掰着手指头倒计时,数着离过年还有多少天,殊不知,父亲和母亲早已经愁得睡不着觉了。

  有天深夜,我从睡梦中醒来,隐约听到父亲母亲的对话。他们在商量该去跟谁借点钱渡难关,念叨半天,居然找不到合适的借处,因为谁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母亲叹着气说:“孩子们的新衣服先不买了,可糖果瓜子总得少备点。”父亲嗯了一声,不再作声。

  尽管他们的声音压得很低,我还是清楚地听到了大部分内容,得知新衣无望,我的沮丧无法形容,躲在被窝里悄悄淌眼泪。第二天,父亲把我们叫到跟前说:“今年情况特殊,咱们只好过个淡泊年,一切从俭,等以后发了工资,爸一准儿给你们把新衣服补上。”

  淡泊年, 源自父亲讲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地主家的少年,从小挥金如土,父母过世后,他继承了万贯家财,却不懂得如何经营,只顾着纵情挥霍,终至坐吃山空。有一年除夕,少爷连买肉的钱都没有,面子上挂不住的他,写了幅对联贴在门上:“勤俭节约,过淡泊年。”恰巧舅舅来给他送米和肉,看见对联,好气又好笑,拿起笔在上头各添了一个字,变成“早勤俭节约,免过淡泊年。”

  父亲常常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说要不然以后只能过“淡泊年”。没想到,不曾铺张浪费的我们,还是要过淡泊年了,尽管心里难过,也只能默默地接受现实。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厂领导作了一项重大决定:把仓库中滞销的化肥抵作工资,发给工人们,让大家自己去卖钱。此时距过年只有两三天了,父亲和几个工友合伙雇了辆卡车,在一个清早拉着满满一车化肥出发了,他们说要到偏远的乡村去推销。

  那天,我一整天都在默默祈祷,盼着父亲他们能顺利地卖掉化肥,平安归来。焦灼的等待中,时间过得格外漫长,直到深夜,父亲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赶了回来。我永远忘不了那个晚上,父母在灯下激动地数着钞票的情景,父亲说:“明天就带着娃们去赶集办年货,买新衣服!”

  就这样,赶在除夕前一日,父亲领着我和妹妹去了趟县城,给我俩各买了件粉红色的外套,还买了好多糖果点心,我们兴高采烈,满载而归。

  时光的脚步匆匆而过,一晃30多年过去了,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衣美食随时可得,人们对“年”早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强烈地期盼了。然而,记忆中那个出现转机的年,那一份由失望突然转为惊喜的快乐满足,我终生难忘。

  如今父亲已经离世,再追忆这段往事,我才恍然想起,父亲出去卖化肥那天格外冷,他在寒风刺骨的一天里都经历了什么,从来没有对我们提起过……

  刘继红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焦点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晚晴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科圃
母亲“当家”的年
那个“绝处逢生”的年
老年人要管好自己的钱袋子
老年人冬季要护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