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致死率的疾病相比,偏头痛似乎算不上什么大病。可它一旦发作起来,就如同《西游记》里孙悟空被施了紧箍咒一般疼痛难忍,频繁发作的偏头痛更是令人痛苦不堪。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10人中,就有1人饱受偏头痛的折磨。
日前,发表于《自然·遗传学》的一项研究成果介绍,研究人员对130万人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了44种与偏头痛相关的基因变体。这可能会为偏头痛带来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比如在此基础上研发抑制相关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药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孙永安博士介绍,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有大约1/3的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或发作早期伴有先兆。最常见的是视觉症状,但也可能出现感觉异常、言语障碍或是两者兼有。如果先兆是肢体无力,则可能为偏瘫性偏头痛。偏头痛和神经血管变化有关,另外也与三叉神经血管复合体的病变相关。
孙永安介绍,引发偏头痛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与代谢因素、饮食与药物因素、精神因素、生活方式或环境因素等。
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还是以控制头痛症状为主要目的。孙永安介绍,在偏头痛发作期,轻中度患者单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能就有效,如果无效可再用偏头痛特异性的药物。“预防偏头痛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失眠和情绪波动,同时还要戒烟酒。”孙永安说,大多数的偏头痛患者预后良好,且偏头痛可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在60—70岁时,偏头痛将不再发作。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