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起点:伫立平远头 鸡鸣闻三省

采访小分队深入长城沿线采访 本报记者 李小龙 摄

  开栏语

  大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今年将全面建成通车。日前,大同日报社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采访小分队,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深入沿线各县区,依托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形成的城景通、景景通优势,从历史纵深、地理人文、发展变迁、民生改善等视角,深入发掘,精心采访,全景式展现公路沿线各县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经验亮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群众锚定“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扛牢“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使命的干事创业热情。

  从今日起,本报开设“沿着长城一号公路看大同”专栏,陆续刊发一线记者采写的稿件,敬请垂注。

  位于天镇县新平堡镇的平远头村,东北接河北省怀安县,西北接内蒙古兴和县,是山西最北端一个堪称“鸡鸣一声闻三省”(区)的小山村。这里是明长城宣府镇与大同镇之交界地区,历来为“边疆极冲之地”,也连接着曾经车水马龙的万里茶道,这里也是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北线的起点。近年来,当地持续推进长城保护工作,并在长城游览观光的基础上,探索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3月18日,“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看大同”采访小分队走进平远头村。

  登上平远头村北一处烽火台极目四望,东面山坡上的墩台绵延不断,南面的房屋错落有致,不远处就是平远堡,北侧山坡建有圆柱形巨墩一座,就是大名鼎鼎的“三晋第一墩”。平远头村的长城最早修筑于汉朝,明朝对这段山腰上的长城进行加固,并在西北面山脊上又修了一道长城,当地人称“头道边”,长城的“文化味”提升了沿线村落乡村旅游热度。“这里远离城市喧嚣,古朴雄浑,空气清新,既能感受长城文化的时空流转,又能放松身心。”在平远头村,北京游客李先生对记者说。

  这个小村曾经一次次处于中华民族融合的前沿,村东北立有一块三棱形界碑,界碑三面分别是山西、河北、内蒙古。村民石林说,从这块三省交界碑开始,沿着马市口宣威楼——新平古堡玉皇阁——马芳总兵府邸——保平堡——“九峰连珠”烽火墩——桦门堡——康字湾——长城博物馆——李二口“错”长城——薛三墩采摘园——东瑞葡萄园、酒庄——小八达岭——白羊口“镇宁堡”——水磨口“镇口堡”古村落的路线一路游玩下来,这趟长城古堡游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塞外风情和独特的边塞民族文化。

  在大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北线这条公路上,绵延几百公里的明代夯土长城,几百年来历经岁月变迁,这些伤痕累累的边墙和烽火台依然屹立不倒,沿途行驶,自然景观、人土风情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可以沉浸式领略长城美景。

  平远头村是天镇县农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镇县投入大量资金,全力推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景观美化、景区整体标识标牌美化、民宿基础设施完善,建设大同(天镇)长城博物馆、长城驿站、薛三墩民俗村,带动长城沿线农文旅开发。以国家4A级景区李二口长城为龙头,在长城沿线实施万亩葡萄园、千亩玫瑰谷种植,增强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主动融入全省“三大文旅板块”和全市“1+4”文旅布局,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以“长城观光+摄影写生+民俗体验+度假康养+研学基地”为主题的玩法互为补充,各具特色,在让游客体验旅行快乐的同时,旅游发展红利也持续惠及更多群众。 

  本报记者 任翔宇

  记者手记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具有超越古今的持久影响力。

  行走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上,眼里有光。我们看到了长城文化为乡村振兴不断增添新动力,看到了在文旅体商农林融合联动发展中,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不断拓宽。

  行走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上,心中有盼。只要紧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城文化带建设机遇,构建大景区格局,就会以全域发展的理念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充实更多的人才和力量,带动民宿酒店、演出演艺、数字文化、手工文创等产业和文旅融合等蓬勃发展。

  行走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上,肩上有责。媒体人不仅需要报道和发现长城脚下、公路两侧的变化和发展,也需要用媒介视角引导公众对长城、对大同的认知更新,用实际行动浇筑成一块块砖石,为长城助力,为大同喝彩! 任翔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大同新闻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焦点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健康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起点:伫立平远头 鸡鸣闻三省
设施蔬菜领跑全省“菜园子”
春耕备耕如火如荼掀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