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养成节水好习惯从“点”“滴”做起

  老  穆

  5月11日至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11日上午,市城市管理局、市节约用水服务中心在万达广场前举行了2024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大同启动仪式,呼吁广大市民从自身做起,树立节水观念,弘扬节水美德,参与节水实践,共同爱护水资源。(《大同晚报》5月12日)

  每到世界水日、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这样的节点,节约用水的号召和宣传倡导都会大张旗鼓地开展,目的是唤醒全民节水意识、深化节水理念、养成节水习惯。

  然而,反观现实,真正做到节约用水的市民有多少?答案恐怕不太乐观。

  仅就居民日常用水而言,过去,多数人为了少花点水费,比较注重省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重视卫生保洁,客观上用水量增加,但在主观认识上,恐怕对节水意识也有所淡化。尽管有阶梯水价作杠杆,好多人却“不在乎多花那点水费”,这种现象值得重视。

  节约用水,不应该只从少花水费的角度去考量,而要上升到关心社会发展、珍惜水资源、树立节俭美德等方面。

  水是一种普通却珍贵的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约用水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日常生活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依然比较严重。种种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浪费。有人估算过,1个关不紧的水龙头,1个月可以流掉1至6立方米水;1个漏水的马桶,1个月要流掉3至25立方米水。尤其是无意识的“大方”习惯,今天跑一点,明天洒一点,天长日久,就会让宝贵的资源白白流走。

  上了年纪的居民,往往“改不掉”老传统——不舍得、不忍心耗费水。尽管看起来有些“抠门”,但这样的理念和习惯非常值得传承和接续。

  节约用水,不是要过“苦日子”,而是学会适量用水、科学用水、统筹用水。节水要从点滴入手,比如,淘米水留着浇花,洗车、淋浴、洗衣时合理用水,洗手抹肥皂时关掉水龙头,用完水水龙头拧得紧一点……优化小小的细节,能带来大大的节约。只要人人用心留意,就能汇聚节水“大能量”;只要日日月月坚持,就能做出节水“大文章”。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社区365
   第07版:焦点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时事
   第10版:文娱
   第11版:体育
   第12版:美食
   第13版:健康
   第14版:朋友圈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广告
养成节水好习惯从“点”“滴”做起
做好心理调适从容应对高考
结婚花式负担 要纳入移风易俗改革
公厕标识不能太“艺术”
将母亲节轻松的仪式感应用到日常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