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冬妮
今年5月15日是第十二个“全国低碳日”。13日上午,2024年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平城区市民中心广场举行。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设置展台、摆放展板,向过往群众讲解节能小妙招,并发放低碳节能、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和环保帆布袋,营造出崇尚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风尚。(《大同晚报》5月15日)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才能更好地呵护美丽家园,守护绿水青山。要将绿色低碳理念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就要树立起环保理念和节能意识,这既需要有关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还应加大生产绿色低碳产品的投入力度,引导消费者选购低碳建材、环保家具、节能家电等。
对公众而言,只需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与合理方法,就能成为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比如,把家中的灯泡换成节能灯,为水龙头和淋浴头安装控水配件,少用一次性物品,外出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短途出行尽量选择步行或骑行,做好垃圾分类,合理设定空调温度等。这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非但不会降低生活质量,还能提升文明素养,让生活方式更加健康。
如今,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明显增强,马路上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城市中的行人步道和自行车道逐步完善,人们在选购家具家电时,更看重产品的节能与环保功效……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少用一度电,节约一滴水,从源头减少消耗,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实到每个人的每一天,进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