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公交出行悟“小事”

□ 李生明

  端午节前一天,我乘坐公交车不经意间调解了一起纠纷,并引发了一点做人的思考。

  那天上午,我乘坐17路公交车到迎宾街北馨花园下车后,看见一位中年女士拐着腿从27路公交车下来,边揉腿边怒指已缓缓出站的车辆骂骂咧咧,便驻足询问,知女士本来腿不好,未等双脚着地司机就关门,于是被夹了腿,她边说边弓着腰拍照欲投诉。且说着,刚出站的公交车停下了,司机返回来,被气头上的女士好一顿训斥。我观察情势,劝说女士,师傅既招呼前门上车的乘客刷卡,又在驾驶室屏幕上观察后门下车的乘客,难免顾此失彼,操作急了点。师傅也很自责,过来认错,态度诚恳,你受了点磕碰幸无大碍,师傅以后注意点,一车人还等着哩,就让他上车吧。女士边揉腿边沉思,我趁机轻推尴尬听训的师傅,示意离开。师傅走后女士说,您挺会协调的。其实,我也根本没太当回事,继续哼唱歌曲,女士忽然转怒为喜,笑着说“我也喜欢唱歌”,说着就和着我的旋律共同唱起《相遇》,刚才的怒气一扫而光,前后判若两人。这时31路公交车停靠,我与女士挥手道别,转乘两站到惠民里站下车,遇见一位青年女乘客,她刚从27路公交车下来转乘,一眼就认出白发苍苍的我就是刚才被车厢里乘客点赞的那位“第三者”,说“人们都夸您做得好,帮助司机解了难,不然我们还不知道要苦等多长时间”。随即征询意见要拍我发朋友圈,说挺正能量的。我沉思了一下表示同意。转而她又问我是不是当过兵?我说年轻时当过村里的民兵。忽然想起,刚才那位中年女士也问了我同样的问题,这才意识到是自己身上的黄色坎肩“惹得祸”。我有点不修边幅,这天雨后天凉,我从家里出发到公益单位时随手从箱子里揪出一件20年前在大同东关自由市场买的廉价坎肩。

  公交车是城市的命脉、窗口和风景线,我在每天的出行中与公交车结下牢固的友谊。2018年《山西日报》举办“讲好山西故事主题征文”,我写的《从公交变迁感受城市脉动》还成为该报的“要闻”。《公交一梦四十载》获得大同市委老干局举办的以“感言改革开放  感慨发展变化  感怀幸福生活”为主题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我在日常出行中不止一次遇到争座位、骂司机等纠纷,作为老者我都当仁不让出面调解,这天更是顺势而为,没有太多刻意,倒是那位被轻微磕碰的女士,十分听劝,得理绕人,让我倍受感动。今天的社会大环境非常和谐,社会治安状况是前所未有的总体良好,这是全社会共同维护的结果。大同的公交车秩序也越快越好,真正彰显了一个全国重点旅游城市的文明形象。一辆车上的乘客或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以至一座城市,都要弘扬“小事不争”的风格,遇事快速调停解决,让人、让人、再让人,防止堵车、堵路,更防止堵心。

  当然,我也遇到过有的朋友不善于处理人际间的摩擦,这也看不惯,那也不合意,老虎屁股摸不得,自己的丁点“权益”神圣不可侵犯,非要把无事变有事、小事变大事,甚至动不动就投诉、告状、“通天”,给人贴膏药,小动作频现,恨不得立马置人于死地。这样一来,既影响人际和谐也有损自身形象,无形中给外界留下尖酸刻薄、甚难相处的不良印象。人置身于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口锅里搅稀稠,锅碗瓢盆哪有不磕碰的道理?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事与大事是辩证的关系,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该让就让,而让就意味着吃亏。如果心有大目标,不为小事牵扯精力,其实就占了大便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欲做事,先做人;欲做大事,更得在做人上过硬,至少不斤斤计较,不要得理不饶人,坚决克服心底里藏着的那个看不见的“小”,这才是做人的高姿态、高境界、高风格。

 
     标题导航
~~~□ 马亚伟
~~~□ 李生明
~~~□ 李惠艳
~~~□ 李光灿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时事
   第05版:小记者
   第06版:小记者
   第07版:电视连载
   第08版:随笔
盛夏的修辞
公交出行悟“小事”
心中的那抹红
烟雨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