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美丽大同蓝天永驻绿水长流

  魏冬妮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及空气质量优良比例两项指标排名均位列全省第一。在地表水环境方面,2022年至2023年,我市连续两年8个国考断面达优良水体,今年1月至9月,各国考断面仍全部为优良水体,优良比例100%,与全省5家地市并列全省第一。(《大同晚报》10月16日)

  抬头仰望,是天朗气清的爽心“大同蓝”;环顾四周,是碧水泛波的怡人“生态绿”……我市接连实施企业深度治理、产业集群整治、锅炉综合治理、清洁取暖改造、城市扬尘攻坚、餐饮油烟治理等,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接连交出亮眼“成绩单”,让“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三张生态名片更加亮丽。数据最有说服力,一个个突出成果展现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色,铺就了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大美图景。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要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坚持推动减污降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今年截至9月底,我市累计8家燃煤电厂791万千瓦发电机组全部达到深度治理标准,灵丘县富锰渣产业集群整治完成超低排放12家,多家企业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积极实施绿色化改造,在共同守护好一方蓝天的同时,也铸牢企业绿色发展基础。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手机记录身边的美景,感叹美丽风景的来之不易,这离不开我市一系列“拳拳到肉”的举措,也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为了守护好我们的蓝天绿地碧水,市民齐心协力,坚持绿色出行,支持清洁取暖,让更多人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共同参与、共同建设,人人都可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长期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蓝天指数”,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迎难而上、接续攻坚,定能让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晚报早评
   第06版:焦点
   第07版:时事
   第08版:时事
   第09版:文娱
   第10版:体育
   第11版:财经
   第12版:楼市大观
   第13版:档案
   第14版:说法
   第15版:电视连载
   第16版:文萃
诗词碑刻入园,文化与自然的诗意交融
让美丽大同蓝天永驻绿水长流
当心“保分包过”割韭菜
热赞务实节俭有个性的“极简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