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明
前不久,阳高县一对新人“公交+二八大杠”简办婚事的视频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后,引发众多网友点赞并送上祝福。又见报载江西、江苏、辽宁、浙江、云南、内蒙古等地也有这样主打务实、节俭、有个性的“极简婚礼”,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榜。
一些年轻人勇敢地打着“整顿婚礼”的旗号,逆传统而行之,没有伴郎伴娘,不搞婚庆,不接亲、不敬茶,坐公交、骑自行车,播放一段自己制作的成长、相恋、旅行小视频或微电影等,不少无实际意义的走台、摆拍、堵门闹婚、司仪等“规矩”、流程、套路和豪华婚车、大型婚宴、专业摄像等都取消,有的“三无”,有的“四五”“五无”,简简单单、轻轻松松、欢欢喜喜,省钱省事省心省力。
礼是人类文明的表达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调整人际关系,维系社会秩序。数千年来,在民间和上层建筑的实践中生发出亲礼、友礼、学礼、婚礼、葬礼、国礼等基本类型和形式多样的礼仪、礼节,以至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甚至根深蒂固的社会习惯。就民间来讲,有些礼仪表达既有约束、规范社会活动的正面作用,也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些禁锢思想、束缚自由、影响正常人际交往、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副作用。具体到婚礼来讲,在不少地方,费时费力费钱的繁文缛节、高彩礼婚礼已经演变成一个困扰民生的社会问题,令很多青年和家长厌倦甚至望而生畏,移风易俗、简化婚礼程序已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一部分年轻人的“整顿婚礼”探索大有积极意义,全社会应予鼓励,在接亲、婚宴、彩礼等具体做法上允许多元化选择。
婚姻的实质是悦己的爱情,婚礼是一种可这样可那样、可繁可简、可重可轻、可传统可创意、可设主桌亦可长条桌的宣告形式,“我的婚礼我做主”“把两个人的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具体怎么举办婚礼,应根据家庭承受能力和新人的主观意愿而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该有的仪式也可以有,但要量力而行,尤其是要坚决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反对买卖婚姻,拒绝高额彩礼。而对于平时压力较大、婚礼只愿享受两人独处时光的社恐青年来说,更应该理解、宽容。
当然,“整顿婚礼”并非那么容易,而是要面对家长家族“要面子”的传统观念、“家庭实力不济”“缺乏人脉”等冷嘲热讽以及礼尚往来的“还礼”诉求等因素的干扰以至挑战。现实中,很多青年即使想要追求简单,也难抵来自各方面尤其是社会舆论的压力,无法挣脱各种不利因素的掣肘,因而最终能如愿以偿实施者寥寥无几,这就需要媒体和各级团、妇、工会、民政等部门,以及乡村、街道的“红白理事会”、传统文化研究会等民间组织热情鼓励、坚定力挺,尤其是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