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高旭:无偿献血 回馈社会

高旭操作电脑编写文字 张志忠 摄

  71岁的高旭是大同大学的一位退休干部,从1994年我市开展无偿献血起,到2009年达到《献血法》规定的献血年龄上限,他用15年时间共计献血14400毫升,用实际行动感恩回馈社会。

  “无偿献血,是用热血铸就的生命之桥,力所能及伸出援手,却为素未谋面的患者带去了生的希望。”5日,记者在高老家采访时,才了解到他是我市第一批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之一,是从大同市中心血站建站之初就开始投身无偿献血行列的先进个人,同时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身边的一大批人也加入到了无偿献血行列,为我市无偿献血公益事业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我认为这都是自己应该做。”面对这一切荣誉,高老平静地说。

  时间回到1994年,高老当时担任大同医专教务处处长,同年大同正式开始实施无偿献血,由于政策刚开始不久,血库曾一度告急。高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背着家人和单位及同事,趁着课间跑到离学校不远的大同市血站,参加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公民义务献血。“第一次献了200毫升全血,我当时40岁,正值壮年,感觉身体没什么不适,献完血悄悄回到单位,就像没发生过任何事情一样。”高老说,当时没告诉人,主要怕大家知道后担心他的身体。高老还回忆献完血后,他又去找当时血站的站长,进一步了解血荒的详细情况,经过思索后他向站长提出要依靠组织的力量,建议血站面向全市各级单位发出献血号召。而他也多次积极组织学校师生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后来血站没用多长时间就消除了血荒问题。

  高老说,从小他家非常贫苦,有很多好心人给予过他帮助,因此他常怀感恩之心,多服务社会,关心公益事业。按照献血的相关规定,他保证每年献几次血。刚开始是献全血,后来根据临床需要逐渐改成分献血。在他的感召下,有不少学生和职工也主动参加到了无偿献血的行列,从而使学校的献血队伍逐渐壮大,如遇到应急状态随叫随到,需要多少血就献出多少血,需要啥血型就献啥血型。

  为了表彰高旭作出的贡献,大同市政府先后给予他大同市公民义务献血优秀组织者、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无偿捐献血小板奉献奖等荣誉称号,山西省卫生厅及山西省红十字会为他联合颁发了山西省公民无偿献血奉献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红十字总会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联合为他颁发了全国公民无偿献血奉献金奖等。前不久,大同市中心血站负责人热情接待了高老,并陪同参观了无偿献血科普馆。

  退休后,高老笔耕不辍,一有闲暇就写文章总结人生,还组织一些离退休人员成立了晋剧音乐活动团队和道情音乐活动团队,有时还参加送戏下乡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退休生活。不过,献血的经历总是让他难忘。高老说,献血过程中,他常常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一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延续和传承,献血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却能够给予他人重生的机会,愿这红色的暖流,能够挽救更多生命。

  本报记者  张志忠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新闻
   第04版:大同新闻
   第05版:焦点
   第06版:时事
   第07版:时事
   第08版:电视连载
高旭:无偿献血 回馈社会
法官倾心化解纠纷 当事人感谢赠锦旗
家长来帮厨 用餐更放心
开展消防禁毒宣传 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文化活动走进社区 提升残疾人幸福感
健康服务零距离 暖心义诊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