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咸·不闲

  任翔宇

  盐打哪儿咸,醋打哪儿酸,都有个缘由。每年都有人感叹年味儿淡了,为嘛淡了?是因为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已经进化了,提升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拿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套用,只有生理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中国人过年讲究的吃,无疑是生理需求。从吃不着到吃得精、吃得美,从攒着油票儿、肉票儿过年凑“八大件儿”到“天天都能吃饺子”“天天都跟过年似的”,丰年的满足已经成为日常,年味儿淡了也恰恰是验证了过年的滋味需要更强的味蕾刺激和精神愉悦。

  过去说,饭菜香、吃得鲜,离不开咸和甜。提鲜的过程,是肉蛋菜饭汤这些食材与调味品的组合搭配考验,搭得好,就会吃得美吃得香。咸是五味之源,也是吃饭最本来的味道,就像过年,过的是个团圆和祝福,把吃什么的味蕾刺激放一放,用本真的味道来配合本来本真的过年愿望,家常的酸甜苦辣咸里依旧保存着对“年”最深情的炖煮和烹炒,这样的年菜,可以吃得很合口,也可以吃得精神愉悦。

  年味儿淡了,还有个原因,忙。

  几天假,刨去路上的消耗,再刨去兴师动众过年回一趟家必须见亲朋好友的聚会,所剩无几,“过年比平时还累”。不闲,让本来过年该有的放松、惬意以及温情团聚,都变得面目全非、本末倒置。

  年的习俗来自上古历法,从诞生到现在,是中国最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年味儿往小了说,是家家户户的同甘共苦和绵延传承,往大了说,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符号的传播与影响,让年过得“有味”,意义非凡。从生理需求的舌尖味道,到精神需求的喜庆欢腾,年味儿不仅要保持住人与食物朴素的、以“咸”为代表的家味、妈妈味,还要让紧绷的状态真闲下来,用一年里最满足和宽慰的“弛”来犒劳自己、陪伴家人,才会在接下来整装出发的日子里“纲举目张”,迎接更美好的又一年。

  一年又一年。“咸”的含义是全部,“闲”的含义是空阔,用物品填满整间屋子总会留下缝隙,用光填满屋子只需要用心照亮。更好的你,更好的年,更好的时代和光景,需要滋味,也需要丰盈宽广的心境。

  共祝愿,年年好。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
   第04版:关注
   第05版:文旅
   第06版:社区
   第07版:文体
   第08版:户外
咸·不闲
在靠近年的时候感受年
古都灯会盛 文化韵味浓
灯会的历史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