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靠近年的时候感受年

本报记者 于宏 摄

  从华灯璀璨的古城墙上走下来,《相遇·大同》栏目的镜头也开始深入街头、市场、人家,捕捉这“年”的味道。聊一聊代代相传的年俗习惯,忆一忆年少时的过年时光,逛一逛拥挤喧嚣的年集、市场,春节也越来越近了。

  春节,这个对中国人来说最为重要的节日,承载了千百年来的美好祝愿。大同地区的春节,从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就已经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甚至于到二月二止,所以民俗有“忙腊月,闹正月,拖拖拉拉到二月”的说法。腊月二十三是北方地区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到除夕前叫做“迎春日”,也是春节期间最忙碌的一段日子。人们在这段时间里置办年货、清理打扫、搞好个人卫生,按照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为春节做着准备。

  清晨七点半,掀开便民市场的门帘,热闹的氛围霎时间驱散了冬日的严寒,肉类、水果、蔬菜、海鲜……各个摊位前都围满了采购年货的市民。再来到户外集市,新鲜的牛羊肉整齐地挂了一排,对联、福字、各式灯笼看去是满眼的“红色”。人们边逛边聊,说说我家今年的年夜饭有什么创新,你家的孩子什么时候到家,不知不觉中便是满载而归。

  春节期间,大同也有着一些特殊的年俗,例如大同人习惯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理发,称“二十六,剃激溜”。大同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所以在除夕晚上有“垒旺火”的风俗,家家户户在院中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 里面放上干柴, 上面大红字条写有“旺气冲天”“大吉大利”“火树银花”等吉语,旺火要由家中长辈在午夜十二点点燃,第二天早晨再将炭火铲回灶内做饭,祈求一年的兴旺,如今“垒旺火”的年俗也以更为环保的方式继续传承着。

  记得之前看到过岳云鹏的脱口秀首秀,他在聊起家乡时说到了这样一个观点,我们决定回家一定要提前告诉父母,因为他们会从你说的那天就开始高兴,父母需要的不是惊喜而是盼头。人总是在接近幸福时倍感幸福,所以节日到来之前的这段时光,或许比我们真正身处其中之时更能够感知到幸福与快乐。年近了,愿我们都能在无限接近年的时候感受年,也能在游子归乡、家人围坐之时珍惜年。            王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大同
   第04版:关注
   第05版:文旅
   第06版:社区
   第07版:文体
   第08版:户外
咸·不闲
在靠近年的时候感受年
古都灯会盛 文化韵味浓
灯会的历史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