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展览馆记

□ 任翔宇

  当年红旗广场的北面,是展览馆。

  大同展览馆建于1969年,是承载大同一段时期记忆,体现特定历史阶段建筑特色与成就,有着独特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外观正面及两侧入口为圆型柱廊,主体四层,两翼三层,全部设4.5米高的半地下室。外观正面为夹层四廊,层高7.2米,饰以浮雕,中央大厅为两个层高,300座会议大厅层高8.5米。厅内为厅柱,葵花向阳灯饰。展览馆两侧墙壁上分别有“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和“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红色标语,富有时代特征,展览馆以类似首都人民大会堂的宏伟气势,成为很多年里大同市各类政治集会和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1972年,展览馆西侧部分改建为当时大同最大的商业场所红旗商场。在此后相当长时间内,门类齐全、货丰价廉的红旗商场在大同人心中有着重要地位。红旗商场于大同人,就像北京王府井的百货大楼于北京人,浸于生活,融于习惯,刻于记忆。小到针头线脑,大到冰箱电视,小学生的“一道筋”“二道筋”“三道筋”,中学生的白网球鞋,姑娘的灯芯绒布褂,小伙的涤卡裤子,知识分子的的确良衬衫,工人师傅的袖套和红蓝铅笔,炕箱上摆的座钟和电子管收音机,立在餐桌边上的红人造革皮面的电镀折叠椅子……红旗商场包办了大同人的日常,红旗商场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新组建小家庭的置办齐备,甭说吃喝拉撒的大件儿,就是挖耳勺补袜子修鞋都行当齐全。

  20世纪90年代末,国营的红旗商场终结历史使命。

  展览馆的后面还有防空洞。小的时候,找到掩藏很好的洞口,和小伙伴们各持手电牵手下行,按照之前的记忆和我们自己用粉笔画出的印记,很快就能走到红旗商场的下面,听着上面缝纫机呼噜噜的转动声,听着裁缝组的大妈大姐们毫无察觉地拉家常,特别有一种三四十年代从事地下工作的谍战感。再多走一点,就可以走到老大同三中的下面,风琴声,合唱声,男女孩子嬉笑声,毫无阻碍地从通风口、从排水口传来,我觉得那时的我们,就像《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吐露心声的柬埔寨暹粒吴哥窟树洞,收藏了时光和秘密,无人察觉。

  1979年12月,市图书馆搬到了展览馆一层东厅,经过了短暂的整理后,于1980年初开馆,这时这里的馆藏增加到了10万册,市图书馆在这里度过了16个年头。我的第一张借书证,就是在这里办的,当时是同在一座楼里的大同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到各个小学给学生们办阅览证。结果一走进这座楼,我就喜欢上了更多书籍的“市图”,又找母亲要了5元钱交押金,办了一张“市图”的借书证。那时候借阅没有现在方便,在没有电脑大数据检索的年代里,读者过来后,是进不去书库里的。办理窗口外面的大厅里,有着一排排的木架,木架上按照目录插放了很多卡片,每张卡片都代表着一本书,上面写明了书名、作者、出版情况等等的信息,这本书详细信息都在这卡上。拿着这张卡片和借书证,工作人员会按图索引找到书籍,在书籍扉页上的一个小纸袋里还有一张信息卡片,工作人员填写了借书证信息后就算办理完成,可以带着书回家了。

  我借的第一本书,是讲印度神猴的神话故事书。看完以后头一歪,这不就是孙悟空吗?这一节的疑惑终还是在工作后渐渐解开了谜团。2005年,和全国晚报的同行们重走西游路,一路过楼兰穿塔克拉玛干,玄奘的西行与佛教的东传过程中,不同人物不同细节的相融与叠加,神话与演化,是解答儿时疑问的第一张拼图;2014年,漫步吴哥,感受暹粒“高棉的微笑”里通王城、圣象台、女王宫、崩密列那些残存的石像上勾画的“搅动乳海”“大黑天”摩诃迦罗传说,是解答儿时疑问的第二张拼图;2016年,在泉州的东西塔下,听古稀的老人指点着塔身高处的浮雕讲解神猴由来,是解答儿时疑问的第三张拼图。什么时候拼出答案,是时间问题,给你探寻的好奇,是“市图”的神奇。

  1996年年初,“市图”所在的展览馆东厅被征用,租给了上海的豫园商城,市图书馆面临漂泊的命运。2007年和2009年,大同市图书馆、大同市博物馆分别搬进了展览馆,使这里成为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三馆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场所。2012年6月,为同时兼顾名城保护与历史建筑保护,大同展览馆开始进行平移,历时两年多,于2014年12月9日完成整体平移。

  一南一北的邮电大楼与展览馆,合围出红旗广场的轮廓,也映射出红旗广场在那个时代的气质。

 
     标题导航
~~~□ 任翔宇
~~~□ 张宏宇
1~~~□ 马道衡
□ 左世海~~~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焦点
   第04版:文体
   第05版:小记者
   第06版:小记者
   第07版:网事
   第08版:随笔
展览馆记
春分的门槛
仲春的雪雕
春天,踏青去